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关注微信

首页>舞蹈>理论天地
云南民族舞蹈再绽瑰丽百花——观“讴歌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首届云南原创舞蹈展演活动

  “讴歌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为主旨的“首届云南原创舞蹈展演活动”,于2020年11月3日7:30在云南省歌舞剧院剧场拉开帷幕。这次原创舞蹈展演,让曾经几度蜚声海内外的云南民族舞蹈艺术再度崛起,绽放出瑰丽耀眼的百花,让人们看到云南舞蹈界一展锋芒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实力。


  其中,很多节目从题材、主题、动作元素、服装道具、音乐与配器等诸方面凸显以舞蹈肢体语言讲好云南故事的愿景;用云南山美水美、云南民族人美、心灵美、生活美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编导智慧编织出一簇簇新时代的舞蹈花环,给人予高尚的艺术审美享受。 


  此次展演活动由云南省文化艺术联合会主办、云南省舞蹈家承办、云南省歌舞剧院协办。据主办方介绍,这是云南通过舞蹈艺术的创作和展演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一次厚积薄发。组委会经过短短数月的策划筹备“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首届云南原创舞蹈展演活动便共收到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街舞等作品共计150件。其中,一大批坚持弘扬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反映时代精神,展示脱贫攻坚主题及云南民族团结、民族风貌的创新作品从云岭大地脱颖而出。这些展演作品,展不完生活的日新月异,演不尽党的恩情光辉,舞不尽祖国的繁荣昌盛。本届云南原创舞蹈展演活动以育人才、出精品为宗旨,坚持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进一步打造云南原创舞蹈品牌,推动我省舞蹈事业繁荣与发展,充分发挥舞蹈艺术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11月3日第一场展演的13个节目中,就有彝族、佤族、藏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苗等七个少数民族的10个原创舞蹈。这台晚会的剧目中,现实题材、民族题材所占比例之高,在以往云南历届舞蹈会演中是较为罕见的。 


  第一场展演给人印象最深的大致有几方面:一是参演的编导们能在作品选题时极力寻找到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既有的现实生活内容和艺术创作素材;二是从动作元素、服装道具、色彩款式、音乐与配器等诸方面均尊重民俗,不追求“时髦”“时尚”,而是着力体现出云南民族的质朴纯正的原生草根、泥土气息。因此予人既有生活依据、真实可信的艺术震撼,且有一定的学术含量和文化价值。 


  云南省歌舞剧院与景东县文化和旅游局合作的群舞《闪闪歌》,其舞名及其贯穿全舞的舞蹈语言,均采自彝族传统“打歌”中的“闪歌”典型套路跳法。编导对这种非遗舞蹈素材加以精心凝练、适度地夸张,极力突出其“闪”的韵律美;加之男女舞者均身着直接取自无量山区独有的长毛羊皮长褂和服装、头饰、腰饰,以及彝味浓郁的舞蹈音乐,所以该舞蹈较为真实而艺术地舞出了大山民族的民族自豪感。 


  由五尺道文化演艺有限公司编创的舞蹈《心中的倩影》,以云南盐津豆沙关古镇非遗传承人的剪纸艺术为题材,运用新颖别致的舞蹈语言,再现了剪纸艺术传承人钟爱壮美山川、陶醉古道风情的审美趣旨;展示了她坚守信念、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的心路历程。舞蹈将传承人心中的意象活化为剪纸图样,用生动娴熟自如的技法,形成了酣畅凝重的艺术形象,抒发了古镇女儿师法自然、热爱故土、编织梦想、传承优秀文化的美好情怀。 


  云南艺术学院青年教师袁苑、施懿珊编创的集体舞《嘎山乌春》,是一部依据云南迪庆藏族地区邮递员真实事迹而改编的现实题材群舞作品。作品以“大山妈妈”视角为主线,讲述接受“邮包”使命的“尼玛拉木”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经历磨难和考验,用生命为大山里的妈妈们传送信件的故事。作品运用“以实表虚”的表现手法,以“山里妈妈”虚化为“引路人”,照亮“尼玛拉木”前行艰险的道路。舞蹈以群舞肢体的衔接抽象表现出“邮路”的艰险;借助道具“经幡”的拉开,呈现出一幕民族富强、欣欣荣荣的美好景象,体现出云南人民对民族信仰的虔诚和使命的坚定,弘扬了不畏艰险、勇于奉献、舍身忘己的伟大精神。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编创的女子群舞《拉祜》,首先让舞蹈音乐以先声夺人之势,用地道的拉祜民族语小调清唱和葫芦笙配乐,并以民间竹口弦配器,在还原原生态曲调的基础上,用现代的音控设备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提升。如此,瞬间便将观众带入了拉祜族家园,让人们感受到拉祜族民族呼吸,使观众身临其境地尽情神游,在观赏舞蹈中聆听到拉祜族的心跳。 


  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他们的男女老幼都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热爱生活。“摆舞”则是拉祜族世代相传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舞蹈。这种舞蹈热情而奔放,深受全民族男女喜爱,被政府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摆舞”是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世代相传的集体舞蹈,极有特色,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只要高兴,便相聚而舞,深受群众喜爱,在节日喜庆或婚丧嫁娶时尤其盛行。摆舞以女性为主,以象脚鼓、铓、镲等为主要伴奏乐器,领舞者边敲奏乐器边起舞,众人或手拉手围圈而舞,或列队而跳。 


  《拉祜》,意为“受天之祜”。拉,象征着团结;祜,代表着福的意思。该作品取材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拉祜族民间舞蹈“摆舞 群舞《拉祜》的创作者通过多次深入民间,把握了拉祜族民间原汁原味的本真,并结合了节庆时舞者脚下多变的律动和步伐,传达出拉祜人真、善、美的情感。《拉祜》表现了在大自然的感召下,姑娘们绽放着灿烂的笑脸,在山间摆着手、踏着青、喊着山,姑娘们快乐的摆踏着,踏出了青春激昂的步伐,将当代拉祜族青春的活力淋漓尽致的释放了出来。群舞《拉祜》既保留了原生态的拉祜族民间舞蹈“摆舞中的独特动律特征,又对其进行了适度的艺术加工发展,以此展现了拉祜族姑娘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在山水间感受自然、拥抱自然的幸福画卷。编导巧用多变的队形构图和画面调度,使观者展开想象空间;用高涨的情感,来感召观者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因此使得该舞蹈更具观赏性和审美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在服饰上,还原了民间开襟短衫,下裹筒裙的款式。在色彩上既保留拉祜族“尚黑”,以黑红色为主色调的民俗。而为了突显踏春的气息,设计者尝试了黑、红间插以白、绿为辅的色彩搭配。在服饰纹样的图案上,则将拉祜族服饰文化中具有民族“徽记”性意义的“三角型银饰”典性元素予以凸显和强化。该作品着力于拉祜的人文情怀。群舞《拉祜》从舞蹈、音乐、服饰和色彩等多维度对如何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多元、多样式、多渠道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探索,不失为一种有借鉴意义的大胆的尝试。 


  在本场展演中精彩亮相的还有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的《她心中的云》、云南省歌舞剧院的《舞在彩云间》、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大山女人》、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的《踩蔴耘田》等一批确有创意的原创作品呈现。 


  我们欣喜地看到,本届云南原创舞蹈展演活动以育人才、出精品为宗旨,坚持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进一步打造云南原创舞蹈品牌,推动我省舞蹈事业繁荣与发展,充分发挥舞蹈艺术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的积极作用的主旨业已呈现出屡屡硕果我们更期待将有更加精彩的原创舞蹈精品呈现到全省人民面前、奉献给国内外观众! 


   特约评论员:石裕祖,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省级高校名师、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