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关注微信

首页>舞蹈>理论天地
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终评比赛综述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济南市人民政府、中国舞蹈家协会、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山东省舞蹈家协会承办,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济南市舞蹈家协会协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于2021年10月25日晚在“泉城”济南省会大剧院拉开帷幕。本次比赛汇聚了全国各省市42支民族民间舞蹈参赛团队,三台晚会共42个节目,在激烈的角逐里,比赛精彩纷呈,是一场展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魅力与时代质感的视觉盛宴。


 
  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评出了以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选送的《阳光下的麦盖提》、长春人文学院选送的《姥姥的田》、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选送的《浪漫草原》、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选送的《柔情似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群众艺术馆选送的《瑶山夜语》、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选送的《移山》等6个作品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的舞蹈作品,这些获奖作品代表了当下民族民间舞蹈的最高水准,无论是舞蹈的样式和属性、表达方式,都代表了当下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通过对这些获奖作品的样式解析,目前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基本样式分别涵盖了:叙事型、表意型、风格型,学院派等不同的类型,叙事性的代表作品有《深山里的女高阿妈》《在你身边》《父亲的马绊》等,表意型的有《人潮汹涌》《雨形》《年轮》等,风格型情绪性的有《阳光下的麦盖提》《绝尘》《盅舞》等,学院派有《山歌》《秋熟》《生生回响》等作品,这次舞蹈比赛的舞台还出现了像《板儿一响当哩个当》《尕娃踏浪归》《浪漫草原》等幽默风趣的个性化舞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创作方式,在当下的时代,民族舞的舞台上也出现了正剧以外的好看的、好玩的甚至是哄堂大笑的个性审美,这些样式舞蹈的出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样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性作用,当然在42个作品中也有一些立意不清,属性不明,毫无情感性,缺乏朴实感,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诸如《心中的歌谣》《愿生》《粤绣悦美》等作品。此次舞蹈比赛现场也出现了评委对个别节目的审美标准和发展方向问题产生的争议,争议比较大的作品如《三个老阿佳》,在中央民族大学选送的作品《三个老阿佳》的展演现场,何燕敏评委给出了全场最低分,她给出的理由就是剧目浅表性表达,一只红色的高跟鞋不足以使剧目的情绪表达的递进关系翻上去,审美高度不够,而同一个作品,丁伟评委则给出了全场最高分,他给出的理由是,有审美个性,样式有突破。而笔者认为,艺术是一个非标产品,每个观演者和专家的审美都有自己的理解,出现这样的争议,是好事,这样的有争议的作品是通过讨论甚至是思辨未来的创作和独特性才会越来越清晰。

《深山里的女高阿妈》
  这次“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云南省舞蹈家协会从一年前就开始通过层层遴选、作品扶持,对选送的十三个参赛作品进行打磨,最终有三个作品入围终评。他们分别是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选送的群舞《深山里的女高阿妈》和澜沧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群舞作品《摆出一个春天》以及云南省歌舞剧院选送的独舞《鹇》并分别获得了排名第15、排名第18和排名第25的不俗成绩。此次排名相比较往届,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这几个舞蹈在全国民族民间舞蹈比赛的舞台上,云南的队伍也给观演者留下了难忘深刻的印记。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在点评席上专门对《深山里的女高阿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非常明确地肯定了现实题材作品对社会和时代的意义,也强调了张桂梅这个楷模的精神引领和时代风范。新黄河记者王锋在报道中这样写道:来自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的学生们表演了现实题材女子群舞《深山里的女高阿妈》,该舞蹈主要通过张桂梅同志作为党员、校长、教师、“妈妈”的四个维度,用大量鲜活的事实作为支撑,充分解读了“时代楷模”张桂梅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大爱无疆。这是对我们云南选送节目的最大褒奖。而《摆出一个春天》以极为淳朴浓郁的拉祜族民族民间舞风格和本届比赛中最小的一名参赛选手年仅7岁的拉祜族女孩邬晓莹为亮点,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摆出一个春天》
  此次舞蹈荷花奖比赛呈现出极大的地域特色与时代性相融合的民族性、正向性、丰厚性,首先表现在创作题材的丰富性上,比赛遵循以属地民族的地域特色为基础,一方面延续一贯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表达,同时也有了与时代结合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双创精神下的创作尝试,如蒙古族舞蹈《浪漫草原》在环境空间的氛围营造下,舞台尽显天地之辽阔,表达了草原牧民的生活状态诙谐幽默乐观豁达,抒发了草原人民的率真性情与浪漫情怀,藏族舞蹈《欢腾的高原》在体现藏族弦子舞和热巴舞文化底蕴的同时,尽显藏族人民欢畅美好的生活面貌。《秋熟》以体现江苏本地文化特征的民间舞蹈莲湘为素材,在细腻与明快间舞绘出江淮人民勤劳勇敢、勇于开拓的精神面貌。《货郎小小俊翠花》对“海阳大秧歌”中典型人物“货郎”和“翠花”进行艺术提炼和发展,塑造出淳朴可亲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山东民间舞的无比魅力。

《鹇》
  此次“荷花奖”比赛的最大亮点是很多作品都将视野聚焦于当下这个时代所发生的真实事件,以此为创作灵感,以身体语言展现背后的深刻寓意,既符合地域特色,又展现出当代人们的精神与期望。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在保留传统民间舞蹈风格的同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极具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她以热烈奔放、活力四射的动人表达,描绘出新疆人民在党的关怀下沐浴幸福阳光的美好生活之貌。舞蹈《摆出一个春天》是基于“摆舞”的基本元素展现拉祜族儿女意气风发建设美好家园的时代精神面貌,她甚至用一个少儿演员来表达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舞蹈《移山》以鼓子秧歌的动态韵律为基础素材,用身体勾勒出淳厚朴拙的劳动人民移山开路的坚韧形象,此作品注重语言的挖掘,在特定的表达空间中最大限度地探寻着民族民间舞的创作可能。舞蹈《清清甘泉水》《姥姥的田》《再唱山歌》等剧目,是在把创作置身于新时代全面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的表达。土族舞蹈《清清甘泉水》是一部基于“异地扶贫搬迁”的现实题材创作,《姥姥的田》将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与吉林省独有的袖头秧歌素材紧密结合,藏族舞蹈《再唱山歌》则借“扶贫致富”的主题舞出藏族人民在时代变迁背景下不断迈开崭新步伐的开拓精神。总之,此次“荷花奖”舞蹈比赛,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打破了民族民间舞蹈仅仅以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原性文化为主要语汇的单一模式,不仅依循传统舞蹈文化的发扬与保护,还呈现出当下人们的生活变化和思想情感状态。
  其次,在创作手法上有一定进步。一方面表现在舞台化民族民间舞作品创作上,既保持着舞台民间舞向民俗文化和族群意识的观照,如蒙古舞《绝尘》、哈尼族独舞《鹇》、藏族舞蹈《欢腾的高原》等以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为根基,以此进行舞台化民族民间舞的再现和表达;与此同时,在遵循传统之基础上,注重编导的主体意识及表意的时代性和民族心态,如《雨形》《山歌》《年轮》等作品即典型的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其语汇动律配合以现代编创手法,在表意优先的基础上加之气氛与情感的烘托渲染,营造出极具民族风格,同时又符合当代审美格调的舞台调度。
  当然,此次舞蹈剧目展演也有不够满足和可以进步的空间。通过观摩此次全国民族民间舞蹈赛事,笔者能够感受到在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看一些民族民间舞蹈,觉得不够精炼,很多时候你虽然能够感受到编导想要表达的思想,叙述的故事、传递的价值和思想,但就是觉得舞台上的呈现和递进不够深邃,编排不够精彩,艺术性不强,编导和演员以为舞台上呈现的情形是天花乱坠,实际情况却是台下观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诚然,每个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自己肯定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故事、思想和价值,也就是明白舞台上想要表达什么、达到怎样的效果,你想传递的思想、价值以及你想表述的价值,这些可能你在创作中都深深地蕴藏在你的作品里,但这并不是说你有了这样的题材,那样的形式,花哨的语言,它就应该是一个独特的好作品,一个高级有品质像样的作品它肯定要有一个完整的表达,这就是题材、立意、结构、形式和语言。所有的艺术作品的表达都要有头有尾,有高远深邃的立意和主题,也要有扎实的结构和独特的形式,这是一个好作品的基本属性,没有这些或不够就会缺失了很多。一个好的编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把握节奏,大到作品整体结构的节奏感,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陡转、结果,五六分钟内的起承转合、渐进弱退、层次翻叠、聚散闪让、虚实相生、留白空间,小到音乐动作的节奏感,速度幅度力度,快慢、收放、大小、松紧、张弛、紧打慢唱、动静格局,广义上讲节奏,它是结构的铺排,它是舞蹈语汇的统一,它更是导演思想的凝练,有时候可能就是娓娓道来的表述,看过之后令人深思,发人深省。有时候可能仅仅是情绪的铺陈,是激情澎湃、更是血脉喷张的颤栗,它可以让人汗毛竖立,心情愉悦。
   还有就是作品的排练性,要把演员的肢体空间到舞台空间再到延展空间的递进关系层层堆叠,演员在舞台呈现的舞台语言要有学术性的提纯,要精准,要有质感,舞蹈作品在呈现表达的那些精彩瞬间,观演者在欣赏舞蹈的时候,有很大成分是观赏动作本身的运动质感,如何精准地掌握动作的时间、空间、力量与质感的关系,以及动律、作品感受和内心体验的复合关系。这是一个很考究的修养,当然也包括可以适度加上作品发展中必要的技巧呈现,好的舞蹈能够在各方面实现一种恰当的把握与平衡,进而上升至更高的艺术层面。
《深山里的女高阿妈》
  在此次荷花奖舞蹈比赛过程里,点评嘉宾反复强调,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源于真实的体验,有真实的体验才会生发出真实的情感,创作者只有先将自己打动,才能真正打动更多的观众。一个好的舞蹈作品的创作者一定要具有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双创”精神,并要时刻深入生活,这是舞蹈作品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有力保障。
  莲叶泉中绿,荷花镜里香。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经过三天紧张激烈角逐圆满落下帷幕,这些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而涌现出的全新力作,充分体现了全国各地各民族舞蹈工作者为人民而舞、为时代而舞的责任使命担当,希望各地各民族的舞蹈家在未来要以更加饱含真情的创作继续为伟大的人民和时代起舞,用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共谱新时代的伟大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