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明确回答了当时文艺战线上提出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问题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指明了文学艺术工作必须遵循的方向道路,对我国各民族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讲话》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文献,一块光辉四射的里程碑。
    《讲话》是运用最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分析、研究和阐发文艺问题的光辉典范,在一系列的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都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强调要坚持既反右又反左的两条战线斗争。
    《讲话》既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革命的政治内容的极端重要性,又明确指出:“政治并不等于艺术,一般的宇宙观也不等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的方法。”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在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上,指出:“人民要求普及,跟着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关于歌颂和暴露的关系问题,《讲话》既批评了“从来文艺的任务就在于暴露”的糊涂观念,指出在解放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应“以写光明为主”,但又谈到并非不要暴露,指出:“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在继承和创造的关系问题上,《讲话》既强调“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又明确指出那种“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问题上,《讲话》指出:“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其他还有许多问题,《讲话》都是这样辩证地加以论述和阐明的。全篇《讲话》都贯穿着“在文艺问题上进行两条战线斗争”的思想,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贡献、新发展。
    我们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就是要把重新学习《讲话》和认真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为铸就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艺高峰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政党,从建党开始,一文一武两条战线就成为革命斗争理论和实践的“车之两轮”、“鹏之双翼”。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习近平同志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隔72年,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文化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立场阐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文化建设的一贯性原则与创新性要求,在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的系列讲话中,体现得十分集中而且鲜明。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文化从“功能论”到“价值论”的理论立场的发展变化。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第一次、第二次土地革命运动、抗日战争以来的武装斗争、文化斗争经验的总结基础上,提出了以“功能论”为观点内涵与逻辑起点的革命文艺、也是新文化建设的根本立场与基本原则。
    事实上,从“启蒙思潮”到“救亡运动”,整个中国近、现代的时代大潮,与中国“文以载道”、“文以传道”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又被充满民族存亡焦虑的时代要求强化了“文化功能”的诉求。顺应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交上了一份精彩绝伦的新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答卷。
    红旗漫卷,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了“站起来”、“富起来”的沧桑巨变的辉煌历史,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当口,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关于文化文艺文明文脉的系列讲话,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新格局新情况新任务下对文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新战略,那就是“文化价值论”为核心的深刻阐释。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针对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事关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重要讲话。其宗旨在于解决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讲话还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是对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
    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迄今已经八十年,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代,以及我们当下所处的新时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直是革命文艺的行动指南的总体方针。它既符合文艺创作的根本规律,又是经过广大文艺工作者长期文艺创作实践检验的不二法门。今天,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中不难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精神实质一脉相承。“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在心的准绳。
    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是为了更进一步地践行革命文艺的光辉思想,为推动繁荣云南的文艺事业找准方向,继续奋斗。我们欣慰地看到,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各民族作家紧跟时代前进的步履,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激情讴歌伟大时代。在伟大时代的感召下,云南作家正不断以优秀的文学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新篇章。

    80年前的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发表讲话鲜明地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价值导向。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成为当今文艺创作的重要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一脉相承,且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了人民与艺术的关系、政治与艺术的关系。
    云南的戏剧事业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新发展、新繁荣、新机遇,云南文艺工作者成为了弘扬正气、讴歌时代的排头兵。这些年云南戏剧人步履不停地探索和实践,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艺术理想,展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面促进云南文艺繁荣发展。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我始终把推出优秀作品作为中心任务,坚持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的思路,推动滇剧艺术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继承、弘扬和发展了滇剧“竹派”艺术;坚持面向戏曲、面向观众、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戏为纲、以身作则,积极探索传统戏曲适应当代人审美需求的新路子和滇剧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在“文旅融合”的广阔舞台中,艺术院团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观,未来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弘扬正道、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积极维护文艺行业风清气正,秉承着老一辈艺术家们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戏曲精神,以艺术表演形式展现中华历史之美,新时代之美,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多方联动开展工作,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支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边联动,共同发展,全省文艺一盘棋的生动局面,彰显文化自信,弘扬云南之美,展示云南文艺新气象,铸就云南文化新辉煌。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定义在“人民生活”范畴,从而确立了人民与生活之间内在联系的艺术理论。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鲜明地提出了艺术来自社会生活的理论,进而阐述了人民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崭新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体系的重大发展,也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文艺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他在《讲话》中不仅把艺术定位为人民生活的反映,还对艺术创作的源头和流变做出富有洞见的阐述。从人民的视角出发,强调了文艺创作作为社会意识的观念形态与社会存在、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中国美术当下的创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要求文艺工作者脚踏实地,关注当下生活,尤其是人民大众的生活,自觉地去表现、描写,反映他们的情感、意识与新生活。
    根据《讲话》精神,我认为文艺创作者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把情感附注于人民大众,想他们所想,忧他们所忧,感同身受,将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和情感与人民大众的意识情感结合起来。这样,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文化艺术事业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与全体美术美术工作者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云南”这一重要目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为建设云南文化强省不断奋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80年来,云南音乐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云南民族音乐素材的滋养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之初,秉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价值导向,云南成立了从省到县,以及军队的各种建制中成立了文化机构,形成庞大的音乐表演和创作队伍,为用音乐彰显云南表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确立了云南音乐的现实自觉、民族特色、边地色彩和群众心声,用歌词和旋律塑造和传递了声音中的云南故事。
    云南歌曲创作历经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形成既立足本土民族音乐特色又吸收体系化创作技法和新的艺术观念,形成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审美意识和创作手法,成为云南各民族情感表达、精神传递的符号图式,承载着国家的话语导向和广大民众的生活日常,部分构建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对美丽云南的各种想象。
    现在,云南音乐在创新的继承性和发展的传统性上,逐渐实现了“去民歌化的”超越;云南地域性的歌曲创作拥有了高难度的技术指标,拓宽了歌者展示歌唱技能技巧的路子,正在实现对传统音响结构的有效超越。

    中国共产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与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些论断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舞蹈工作者如何在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舞蹈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这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坚定按讲话精神践行创作思路。
    一系列中国舞蹈的优秀作品的诞生,感召了国人的情怀,鼓舞了国人的士气,唤醒国人对民族传统的回归与向往,激发了国人对现实生活的激情与憧憬。未来,中国舞蹈也必将继续担当起推动国人文化的觉醒,带动中国文化的自信,强化中国文化的认同的重任与使命。因而,中国舞蹈是立足当下,服务时代,感召未来的为人民而舞、为时代而舞的人民艺术。
    在当下这个时代,舞蹈艺术的创作前提也一定是“党的文艺思想引导下的中国舞蹈建设与发展”。要讲好云南故事,就要立足红土大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描摹人民的生活,描绘彩云之南的大好河山,浓墨重彩书写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观点,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基本宗旨和发展方向。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对“人民性”的诠释,不是致力于学术追寻和范畴陈述,而是确立了文艺性质和归属的人民本体论,即将本来属于人民的文艺归还给人民。人民本体论的前提是:人民已然当家作主,自然也是拥有文艺的主人。
    回望20世纪新中国云南民间文学的发展,无不烙印着“人民的”文学传统。以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为指导,以“民族的形式”建设新中国新文化的文艺思想,成为当时中国文艺的主流,同时,来自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也成为新中国文艺话语的拥有者和叙述者。可以说,收集、整理、改造民间文学,对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延安鲁艺到新中国建立后的新文化新文学建设,起到了核心作用。
    当代民间文艺学家所处的思想认知和学术水平,不允许我们再仅仅做简单的收集、整理工作,而是要求学者在坚实的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和阐释民间文学中所承载的文化、艺术资源和思想价值,以民族的形式,构建21世纪民间文学传播的话语体系,讲好云南故事,讲好云南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展现云南人文气象,彰显文化魅力的故事,讲好各民族团结共筑精神家园的故事。这是人民文艺的需要,也是时代对当代民间文学的价值选择,更是当代民间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80年前,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年来,《讲话》中关于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的原则与精神是永存的;80年来,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也是一脉相承的。生活是一条奔流不息、五彩斑斓的洪流;生活之树常绿;《讲话》中所阐明的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历久弥新。今天,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新的时代、新的生活,向我们摄影人提出了新的“考卷”,我们只有不断感悟生活、超越自我,全方位调动自己的脑力、脚力、笔力、镜头,在人民群众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灵感、捕捉瞬间、提炼主题,才能交出立得住、打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答卷”。我是被《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打下深深烙印的文艺工作者,是《讲话》精神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了,使我豁然开朗。时隔大半个世纪,两个《讲话》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又凸显出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中特别指出,现今的文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我将自己学习两个《讲话》的思考写成论文《当前云南摄影缺什么?》入选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12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
    多年以来,“摄影爆炸”、“人人摄影”、影像泛滥的现象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全世界摄影人拍摄哈尼梯田、红土地、梅里雪山的图片多得当以兆亿计算,在‘摄影爆炸’、题材撞车、手法雷同的语境下,一个摄影人应该拍什么、怎么拍”。要影像“突出重围”,就要在摄影观念、题材、技法、器材等等方面既不重复别人、更要超越自己……aaaa当前,摄影人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新型的传播媒介体系正在崛起,微信、美篇、抖音、小视频等等正在冲击摄影以展览、纸质呈现为主的传播体系,自媒体、融媒体产生的影响可能远远超出了预期。人民群众也成为与这种文化生态积极互动、并成为这种文化生态极为活跃的方面。如何使用新型的传播媒介传播自己的作品并为人们乐于接受?这也是必须超越自我的一份“考卷”。
    坚持《讲话》的精神,坚持不断感悟生活、超越自己,艺术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摄影也给了我最好的回馈。每当我整理自己的图片时,其快乐的心情“比一个守财奴数自己的金币还高兴”。而摄影的“四养”——养眼、养肺、养心、养人,又回馈了我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们党最闪光的理论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考文艺问题的结果,它深刻阐释文艺与社会政治革命的关系、文艺与广大人民大众的关系、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艺术家的立场态度与世界观、文艺作品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文艺的民族形式及发展创新等一系列文艺发展的历史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论述与延安文艺座谈讲话精神一脉相承,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时代的完善与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结出的真理之花,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纲领,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实现社会价值、自我价值的行为指南,重温讲话精神,不忘初心赓续前行,深入学习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开幕式的重要讲话精神,不辱使命俯身有为。
    云南文艺的百花园不能没有曲艺的花香,云南火热的拼搏不能没有说唱的助威,云南奋斗的交响不能没有曲艺的和弦,云南人民追逐美好的路上不能没有暖暖的笑声,云南曲艺人要像守护祖宗留下的家业一样的守护曲艺,把身子下到田里去,让身上沾满红土泥巴。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坚持创新性发展。着力政治引领,价值引领,道德引领。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红土精神、凝聚云岭力量。
    守好曲艺的家,护好曲艺的业,耕好曲艺的田,种好曲艺的禾,立身于田,躬耕于垄,从每滴汗水中解读丰收的喜悦,用身上的泥巴装扮时代的美丽,嗅泥土之芳香,赏绿禾之婀娜,守春苗之花开,享秋穗之丰悦!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到:“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一切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这是他第一次公开集中地阐述自己的文艺思想,不仅打开了延安文艺的新局面,也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开辟了文艺创作的新天地。时过境迁八十载,这些话依然激励着我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我想,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的讲话,充分阐述了文艺源与流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是阐述了文艺“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这个根本问题,文艺创作一定要走到实践中去,只有在生活中真实经历,在人间烟火下认真感受,才能贴合时代脉搏做出好的创作。我们只有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现实中搜集素材、在时代里获得灵感,才能拥有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感人的形象,创作出艺术性、人民性相融合,思想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文艺事业的发展在不断迈向更高的水平,群众审美也在逐渐提高,好的作品必能会被观众认可。当然这样的市场环境也为我们文艺创作者,影视创作者发起了更大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不断锤炼,不断深入和精进才能符合当下审美,才能满足观众需求。在我们生活的当下,每个云南人都在各行各业,用各自的方式,身体力行的为云南的发展贡献着力量,那么我和我的团队将作为一个见证者,一个纪录者,一个发掘者,为这些有名的,无名的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云南人,记录下他们的故事,挖掘出更多的云南精神!这就是我,一个云南影视工作者,为云南文艺发展,为家乡腾飞做出的最郑重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