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关注微信

首页>文联动态
云南省文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要点选登



  编者按:11月15日,云南省文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在省文联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翟玉龙出席座谈会并讲话,10位文艺家代表从不同领域、角度,谈了自己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和实践行动。 


  张永权(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边疆文学》原主编):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就是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来总结和指导我们的创作。我理解二十大精神,也是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理论升华。在这十年中,我们云南的文学工作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总书记报告中所说的三件大事上,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胜利,我们云南作家都没有缺席,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为人民抒写,为英雄放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例如讴歌时代楷模,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的长篇报告文学就有我们本土作家李朝德创作的《蝴蝶的翅膀》、陈洪金创作的《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等。在反映脱贫攻坚这方面的作品更多,如范稳的长篇小说《太阳转身》受到广泛好评,并在全国多个好书榜上名列前茅。之前夏天敏获全国鲁迅文学奖的小说《好大一对羊》也是对扶贫题材的开拓和成功创作。沈洋反映脱贫攻坚战易地搬迁的优秀小说《易地记》荣获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后,还被改编成电影《安家》,受到广大观众和业内专家的肯定,最近又在亚洲华语电影节、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上获得多个奖项。彝族作家吕翼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作的小说《马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儿童文学作家湘女反映云南美好生态环境的散文集《好想长成一棵树》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云南作家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写,讴歌英雄,佳作迭出。我作为一名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文学工作者和文学期刊编辑,一直把扎根人民,为人民创作,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作为追求的目标。我在《边疆文学》编辑部工作几十年,团结刊物同仁,把出作品,出人才,发现和培养各少数民族的文学人才为己任,使他们以《边疆文学》为平台,走进全国文坛。当今活跃在文坛的云南少数民族作家,特别是一些人口较少民族的作家、诗人,他们的成长几乎都和《边疆文学》有关,有的成为全国的知名作家。因此,在我任刊物主编期间,《边疆文学》曾先后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社科期刊”“全国百家重点社科期刊”奖,并领发了标识。在个人的业余创作上,能取得一些成绩,也是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结果。上世纪80年代初,我步行翻越雪巴山,深入到从未有省上干部去过的剑川象图乡扶贫,当地山民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贫困生活,灼痛了我的灵魂,疾书成《在云南,有这样一个贫困山区》纪实作品,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省、州、县领导高度重视,拨专款修通了到象图乡的公路。当地业余作家陆家瑞以《拳拳赤子心  素素诗人情》为题,致作者公开信,发表在《云南日报》上,人民群众和党报的肯定,使我更加坚定了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

  冯咏梅(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党的二十大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唱响时代主旋律。我们应该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之源,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推动文艺事业不断实现与时俱进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要努力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坚守人民立场,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就是要把人民满意度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三是大力推进文化惠民。要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提高服务效能,让文化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人,让文化建设更温暖人心。在出精品、出人才的同时,我们应该以文化惠民、文化普及、文化引领、文化交流、文化创新为目标,积极履行各项职责使命。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文化惠民成效,为群众美好生活赋能。

  罗江(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我谈几点心得体会:一是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工作各环节、各方面,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正确把握美术发展方向,强化思想政治和价值导向引领。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主题创作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原创性意识,强化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艺术表达,倡导民族性、地域性、专业性和时代性的审美要求,推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二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持续推动云南民族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工作。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实践与展示方面的研究。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引领广大美术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努力为时代画像、为人民放歌,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云南故事。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积极开展主题实践和写生采风活动,组织骨干创作团队采风实践,推出一批精品美术创作,把优秀的艺术作品奉献给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鼓励艺术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各自艺术表现形式中积极探索和创新。特别是要延伸服务手臂,进一步关心和团结新时代文艺队伍中的“文艺两新”力量,为“文艺两新”人才的成长搭桥铺路,增强“文艺两新”人才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之成为云南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五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重视中青年美术创作骨干和美术人才培养,孵化与造就更多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优秀青年艺术家。组建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青年艺术委员会,在激励和调动全省广大中青年美术工作者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云南美术事业,特别是青年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储备坚实而有旺盛活力的创作力量。

  宗庸卓玛(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我们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重大使命,要从坚持正确方向,用中国精神铸魂;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文明立根;坚守人民立场,用生活沃土固本;坚守艺术理想,用精品力作履责四个方面思考如何创造性地反映生活,在传播真善美中弘扬新风正气,坚守高尚道德标准和正确价值观,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扬主动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云南原创”文化精品,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云南软实力,讲好云南故事,演绎云南精彩,奋力推进新时代云南文艺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我们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脚步更深地向基层延伸,深入各民族的生活,从而创作出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作品。要团结引导更多文艺工作者,共同参与到行业自律和行风建设上来。要在事业上不断努力、思想上不断进步,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扎根于基层的理念,为人民歌唱、为人民抒情,为我们新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疆嘎(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牢记且始终坚持,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号角的正向性创作思路。要牢固树立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主体性思路。要坚持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统一,即守正创新的艺术性思路。还要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丰厚性思路。更要有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舞蹈的时代精神与当代价值的思路。只有这样才会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不断献上精彩的作品。我们云南舞蹈工作者更应以荣获文华大奖的话剧《桂梅老师》和音乐剧《绽放》这样的英模题材为榜样,在文艺“两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要多创作出具有《桂梅老师》《绽放》这样的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责任担当,创作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作品,这是时代赋予文艺家的神圣使命,也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以高度政治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扎根云南,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创作更多展现新时代云南发展和人民精神气象的作品,同时,也期待文艺家以张桂梅老师为学习榜样,让云岭大地涌现出更多像张桂梅老师一样的基层工作者,传承张桂梅老师仁心和慈爱的精神,做服务人民的光辉事业,为爱绽放。舞蹈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舞蹈艺术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这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创作。奋进新征程,要想讲好云南故事,就要立足红土大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描摹人民的生活,描绘彩云之南的大好河山,浓墨重彩的去书写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这样,也只有这样,舞蹈艺术才会成为立足当下、服务时代、感召未来的为人民而舞、为时代而舞的人民艺术。

  杨海涛(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对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我们将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云南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以传承保护为工作重点,扎实有序推进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云南卷编纂工作,让千百年各民族创造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留得住”。要从中华文化典藏的角度,统筹探索云南民族口述文学遗产数字化建设,推进数字化标准的制定,扩大数字资源开放,促进资源共享,推动民间文艺科学有效利用。二是推进云南民族民间文艺的研究、阐释,让民间文艺为巩固中华民族大家庭“出好力”。我们要重视发挥民间文艺在“美教化、厚人伦、移风俗”等方面的特殊作用,用好各民族传统节庆、歌会、赛龙舟、民俗庆典等民间文艺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当代主流价值的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秉持精品意识,推出更多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民间文艺作品。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和学术讲座、出版论文专刊等形式,对民间文艺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进行系统阐释,推动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民间文艺成为浇灌人心向善、风俗醇美的清泉,以各种民间文艺形式,共同唱响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幸福之歌。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守正创新,推进民间文艺的宣传与有效利用,让书写在文化典藏中的文字“活起来”。要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文化精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要充分现代传播载体,让民间文艺进学校、进社区,走进不同的文化群落,为民间文学人民创作、人民共享,与生俱来的人民性的阐释提供特有的民间话语和民间立场。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民间文艺资源与文创、旅游等产业创新交融,促进云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潘卫炎(省曲艺家协会主席):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人民”二字,“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这些语句让人心里温暖,使人热血滚烫,凝聚力量,催人奋进。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领悟报告的深邃内涵,也要坚持正确的人民观,坚持以人民至上的出发点,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的落脚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本质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复兴,实质是为民谋福,人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更是实践的参与者,梦想的创造者。只有牢牢把握正确的人民观才能学到精髓,获得践行的自觉。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把握正确的人民观,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省曲协全体同仁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心的中心。以责任人的意识深入学习,做精神的追随者、工作的践行者、时代的传播者、阵地的坚守者,发挥好曲艺轻骑兵尖刀班、小作品大能量、来得快主题明、接地气传播广的优势。敢于唱响主旋律,勇于批判伪艺术,引领真善美,坚持社会主义文艺观、审美观,正确把握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演员与观众不是上帝与奴仆,它更应是熟络的老友与亲和的家邻,迎和讨好不等于贴近人民,人民更需要有深度有灵魂有见地有能量的作品。中国艺术在成长、发展的过程,在数千年艺术创造者的艺术实践与其受众的磨合中,衍生出“不隔语、不隔音、不隔心”“一方水土一方人,惟有乡曲最赢人”等创新思维与理念。艺术家是可以破壁共鸣的,艺术不是带观众走进黑暗,是在艺术的体验中找到智慧和力量,回归阳光,使人正确的面对生活。好的艺术作品不是剧场里观众的热烈掌声,也不是他们的叹息,和你一起流泪,而是走出剧场的时候,带着沉甸甸的思考,引发前行的探索。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青冥剑,一座断背山,一个王佳芝,一个少年派,要能检索出背后的思考。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不能没有文艺战线的高质量发展,时代文艺追求的不是灌输而是启蒙,不是征服而是唤醒。要像对待信仰一样虔诚的对待笔下的每一个字,让作品给人以前行的光芒,奋斗的力量,心灵的抚慰,完成精神的丰满、灵魂的升华。时代征程在前、宏伟蓝图绘就,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刘明(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高屋建瓴,具有厚重的大历史观、坚定的人民立场、深邃的思想光芒、博大的人类情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迈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在新时代、新征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云南摄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和中国文联统一部署跟进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云南摄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团结引导全省摄影界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二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切实体现到云南摄协的各项工作当中,以务实有效的举措促进云南摄影事业发展。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研究解决摄影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摄影工作的实际成效。按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新部署新要求,围绕主线组织开展主题创作和群文活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突出抓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举办比赛、组织培训、参加重大活动等方式,积极构建云南摄影文艺人才高地;要加强本土题材文艺精品的创作,立足本地、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云南故事,形成以文艺凝聚力量、提振精神、传播云南好声音、展现云南好形象的文化新风尚。同时要管好用好文艺阵地,将云南摄协努力打造成广大摄影艺术家创作和交流的重要基地、聚集优秀文艺人才的重要场所、孵化和展示文艺创作成果的重要载体,团结引导广大摄影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体现伟大时代精神、反映当代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摄影作品,努力推进云南摄影事业繁荣发展。

  成联方(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可以这样说:汉字的艺术审美便是中国人精神哲学的重要部分。所以,通过书法艺术,可以把一切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的人士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云南书法艺术既要从高原走向高峰,更要做大量的普及与推广工作。云南是多民族省份,各个民族之间的汉文化程度还存在不小差距。书法这门“书写汉字的艺术”,便能打破时空界际,直观的、“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感召不同民族,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当代书法创作的形式多种多样,积极健康者有之,无聊颓废者亦有之,导致青年书法爱好者无所适从,出现盲目跟风、取简单去复杂的扁平化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行风建设,加强对青年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培养与引导,要把中华美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美学相结合,创作出符合新时代、具有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书法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为各国文化和艺术提供中国智慧、中国范式。《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林语堂说“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宗白华说“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特性”,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书法艺术具有民族性、大众化以及广泛的宣传性和亲和力,作为新时代的书法工作者,不但思想上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能创作出为全世界各国文化和各种艺术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范式——运用书法艺术加强民族团结。

  马建宇(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使我们更清楚认识到,当下电视工作者要肩负时代重任,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电视作品。电视事业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电视人都应该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中国电视承载着弘扬民族形象、传播中华文化、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的重任,我们电视工作者只有践行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努力拼搏创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电视精品,也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是党领导下的全省各民族电视艺术家、电视工作者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电视界的桥梁和纽带,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电视艺术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今后,省视协将始终把“做人的工作”、组织引导创作优秀电视艺术作品作为核心任务和中心环节,继续开展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云南省电视创作骨干综合业务培训、云南省大学生电视主持新人推选活动、云南文学艺术奖电视类评选、电视作品观摩研讨等活动,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行风。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切实履行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使广大电视艺术和网络视听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成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的表率。党的二十大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云南视协将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持续开展各类研讨交流活动,特别抓住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论断,做到认真学、深入学,从二十大报告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高质量党建促进视协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工作中,省视协将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抓细抓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聚焦生产创作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引导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展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气质的优秀电视作品,用多彩的中国文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增光添彩。我们还要进一步延伸手臂,扩大覆盖,加强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文艺两新”的团结引导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供平台、打造品牌,加大发掘培养、推介宣传力度,让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成为繁荣中国文艺的新力量。

  王新(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瞻视高远,思想深邃,气势恢宏,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提振精气神,指明了方向。结合本人文艺评论实际,我谈两点体会:其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美育精神的滋养,中华民族要强起来,还要美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提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中华美育精神根系中华文化精神泉脉,在哲学精神上,追求天人合一,生生之仁;在文艺上,讲求礼乐教化,文以载道,尽善尽美,美美与共。因此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会中华美育精神,取宏用精,含英咀华,推陈出新,在中国式的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时代伟业中,创造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伟大作品,服务人民,化育人心,讲好中国故事,播扬中华精神。其二,社会主义文艺是为人民的、雅俗共赏的、全民美育的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因此在文艺评论上,要倡导“大文艺评论”,打通文艺门类,沟通文艺与文化,融通专业精英文艺评论与社会公众审美启蒙。我们的文艺评论,应该从过于曲高和寡的专业批评,走向“大文艺评论”,不仅仅是引导文艺家创作,同时也要推到围墙,加强社会美育,引领和培育社会文艺审美风尚,凝聚全社会审美共识,提升公众审美品位,润泽公众道德文心。这样的话,云南城市公共艺术、文艺展演文博展览、旅游景观审美、文创产业产品创新、艺术乡村振兴等焦点公共美育问题,将得到全新观照与点发,云南人民的整体审美素养,也必有改善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