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关注微信

首页>文艺评论>文艺活动
云南文艺评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高瞻远瞩、蕴涵丰富,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凝聚着总书记对文艺事业、文艺规律、文艺发展道路的深邃思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文艺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是新时代加强文艺工作、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的重要政治任务。以下节选近期云南文艺评论界部分代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形成云南文艺评论界掀起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热潮的牵引力和推动力。
  王新(云南大学教授、云南省评协副主席):
  此次重要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比较,发现有三个提法,一以贯之,特别强调,发人深省:其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其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同时,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任何创新都不可能凭空而起,一定是依托传统,深入传统的结果。中国艺术历来讲求与古为新,也就是越深入传统,与体贴古人,也就越有创新的可能,比如艺术史上吴门画派对元四家的学习弘扬,元四家对董源、巨然的学习弘扬。另一方面,扎根于人民奋斗创造的时代伟业,我们的文艺就有了新鲜活力,以此激活和转化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统才获得生生不息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是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其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家要追求德艺双馨。伟大作品从来都是襟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统一。这也是中华艺术、中华文化最久远、最优秀的传统:在真正的艺术大师、学术大师那里,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艺术与生命两厢融冶,人与学自然合一,他们教授的知识、创造的作品中,随处焕发着温暖、明洁、正大的人格气息。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有境界者自成高格”,人格的等次决定了艺术的品级,所以立艺先修身。在今天种种功利主义、犬儒主义的文艺乱象中,文艺评论激浊扬清,褒优贬劣,对社会进行美学启蒙,推进公共美育,达成审美共识,可谓适逢其时,意义重大。
  方冠男(云南艺术学院副教授、云南省评协副主席):
  总书记提出了对评论的有效性的进一步要求,这使我们体会到了文艺评论古往今来一直存在着的更深层本质:关联。评论的本质是关联。固然,评论的外在表现是文章,文章的主体表达为观点——在传统的评论语境里,文章的发表与观点的表达,就是评论的基本形态,这是不错的。然而,无论是文章,发表在刊物上也好,自媒体上也好,公开传播也好,不公开传播也好,无论是点评,发生在公开场合也好,非公开场合也好,权威者点评也好,非权威者点评也好,它们事实上都在追求着一种有效“关联”,即:关联起作品创作者与接受者,关联起接受者与接受者,甚而关联起接受者与尚未接受者……从舞台艺术论,还关联起了不同舞台工作部门之间的创作者,关联起演出单位与相关单位……从这个层面来看,有效的关联,是文艺评论者的共同追求。评论,不是单方面的表达——说完就算,也不仅仅是投石入水,满足于那水面泛起的圈圈涟漪,最有效的评论,有如空山长啸,声遇知音便有回应,山中独语遂变为此起彼伏的不绝吟啸,猿啸人吟,风动松涛,终至汇为大观!此为评论之效的最高境界,也正显现为了日常话语中的:引导、推出、提高、引导。由此,当我们意识到,评论的本质是关联的时候,建立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与评论者、文艺生产者与接受者的良性通畅关联,就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了。这任务如何完成、能否完成,当寄希望于今日文艺评论工作者群体的务实规划、踏实工作。如是,我们当脚踏实地地提高艺术鉴别能力,当感同身受地体味评论者与创作者之间的了解之同情,当建立起有效的“创作-评论”交流互动机制,当利用好“Z时代”的网络平台,当更着力有效地发挥评论家协会对于创作单位实际工作的有效回应,当更勉力发掘方方面面的有效评论来源……
  李雄春(云南省评协副主席):
  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了,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但是因为在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等方面出现了偏差和错误,不少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垃圾被传播。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明德修身、明辨是非,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对正能量敢写敢歌,对丑恶事敢怒敢批。宣扬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培育健康文化环境,推荐和宣传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将自己的生命和评论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之中,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道德品格,担当起激浊扬清、弘扬主旋律的责任,不断创新理论武器和方式方法,以客观、理性、科学、文质兼美的优秀文艺评论作品引领文艺创作风尚。
  疆嘎(一级编导,云南省舞协副主席、云南省评协理事):
  在党的领导下的艺术的主体性,服务的主体是人民,而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艺术家一定又是来自于人民的滋养,来自于文化的传承,所以说,民族民间舞蹈所立足的历史、立足的传统、立足的文化,也都是人民创造的。民族民间舞取之于历史悠久的传统地域文化,取之于人民创造的智慧结晶,人民创造的真、善与美。 当下的舞蹈作品,无论是民族舞还是现当代舞蹈,都是与最广大、最深厚的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舞种,因而也肩负着表现当代中国社会火热现实、反映国人最深刻的内心情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民族民间舞和现当代舞蹈也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但在其火热发展中仍有一些不足,即缺乏正向情绪、价值观的引导及反映现实问题不够深入,有些作品只是单纯描摹现实的问题。站在建党百年这个伟大的历史节点,面对建党百年这一有信仰的人性史,面对当下社会各种思想与声音并存,无数观念乱花迷人眼,舞蹈作品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创作者要坚定对国家的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反映现实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熔铸其中,引人深思,催人前行,培根铸魂。
  谢波(云南艺术学院教授、云南省评协理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才能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们的艺术类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需要走进校园,积极融入到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和青年教师们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新时代文艺工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希望与要求。坚持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坚守人民立场,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提升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提升高等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增进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培养师生家国情怀、激发师生爱国向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青年一代要心系“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高举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行的号角。青年教师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影视专业青年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教学导向,立足于高质量教育教学,努力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同时,也要坚持守正创新,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创作出更多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视听精品力作。引导影视专业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借助短视频、微电影、微纪录片、网络直播等视听新媒体手段,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云南形象,为文化强国建设、展现云南特色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周焱(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二级编剧,省评协理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凝聚爱国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家、艺术家。习总书记这些讲话精神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体现了从历史的方位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主旋律的必要性、体现了在党领导下的文艺创作中人民为本的根本性、体现了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德才兼备的必须性。其中对文艺行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提出警醒,令人振聋发聩:“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这些话,让人认识到,文艺工作是一项高尚的工作,文艺工作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传播好优秀的作品、优秀的文化,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黄永臻(云南民族大学教师、云南省评协理事):
  习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严肃的要求,指明了方向。总书记的文艺思想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道路上的思想灯塔,文艺工作者要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文艺方向精心创作,作品不负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特别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作家,其作品有着很强的导向性和教育性,假若不站在人民的角度书写,传播作品的泛自由思想或消极堕落的负能量,将会误导无数作者,甚至误国误民。同时要深刻理会和铭记总书记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五点希望,这是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作家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其作品属于人民,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创作,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真正老师,是作家创作的丰厚土壤。作品要经得住时代的考验,不能故弄玄虚、不能无病呻吟、不能腐朽堕落、不能偏离党的文艺路线。本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工作和文学创作的重任,深刻懂得文艺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和对后代教育的意义,文学作品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高度的时代责任、感人的审美价值。认真创作,探索规律,把创作当作自己一项闪亮而严肃的工作,不负教育者和作者的使命,不负学生和读者的期望。
  官玉华(曲靖市评协主席、云南省评协理事):
  身为文艺评论者,当振奋精神,以时代同步,创作出优秀的文艺评论作品“为核心价值观凝神聚气”。从理论上引导文艺创作注重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让思想和艺术相得益彰。从理论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从理论上引导文艺创作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为此,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文艺评论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对主旋律要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对丑恶事要敢怒敢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要弘扬行风艺德,树立文艺评论者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这样,才会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才会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
  杨义龙(大理州评协主席、云南省评协理事):
  植根人民,守正创新,力促精品。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文艺家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同人民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芒,我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我,人民的劳动就是我的劳动,人民的心声就是我的心声,要为人民而歌,才能使文艺创作彰显人性的光辉,洞悉生活的本质,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方能真实可信,才能使作品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同时,要有守正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守正,就是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相融合,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创新,就是要将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共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充分运用起来,拓宽文艺发展空间。要正确动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要明白当今欣欣向荣的多媒体也是人民生活的承载方式,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化,仍需内容选材严、思想开掘深、艺术创造精,手段越先进,形式更多样,对作品的内容、思想和质量要求也要更高。植根人民,守正创新,让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徐虹(楚雄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云南省评协理事):
  坚守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我将一如既往把人民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用自己的笔忠实记录这个波澜壮阔、万象更新、奋发有为的新时代,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坚守初心,不忘为人民而歌、为时代抒怀的根本;用心、用情、用功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景象,增强脚力、眼力、笔力、脑力,增强作品鉴赏力和艺术修为,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