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关注微信

首页>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研究
郑 明 | 致敬 文坛寿星晓雪

  “米寿”高龄的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晓雪《生活的牧歌》初版六十五周年暨新著《暢想园文谭续集》出版座谈会,阳春三月,在鲜花满园的春之城,樱花满山的昆明连云宾馆召开。这是云南文艺界的一件喜事,是云南文艺百花园一朵艳丽的花儿,绽放新的芬芳。晓雪先生近九十高龄,还在笔耕不辍、新作不断,精力过人、令人钦佩。 

  晓雪老师的文学才华影响巨大。他出生在大理洱海边的一个白族家庭。他从小热爱文学、文学成了他一生的执着追求。大理白族口口相传、家喻户晓的白族民间故事、民族文化,奠定了他独特的文学观和审美追求,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源泉滋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晓雪说过:“乡情是我创作的源泉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源泉。我写得比较好的诗和散文首先是写故乡,写云南,写苍山、洱海的。”他曾深沉地以《爱》为标题吟唱道: 

  采了一天的茶, 

  我靠在苍山的怀抱里睡着了, 

  睡得那么香; 

  我梦见 

  苍山就在我的怀抱里...... 

  打了一天的鱼, 

  我躺在海边的沙滩上睡着了, 

  睡得那么甜; 

  我梦见 

  洱海就在我的心窝里...... 

  这样深情地为家乡放歌,是晓雪一生诗歌创作浓重出彩的华章。 

  五十年代,他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1952年,他的第一篇文章《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的发表,由此开启了他长达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之路。他的大学毕业论文——评论诗人艾青的长篇论文《生活的牧歌》以一个风发正茂的年轻学子的眼光,对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作了客观真实的评说,他讲真话、心里话,坚持文学评论中应有的批判精神,十分可贵。《生活的牧歌》震动了50年代的国内文学评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充分展示了他的文学天赋,诗人才华。 

  晓雪老师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之路是漫长的,是曲折的,更是硕果累累的。他生在云南、长在云南、长期扎根云南、情系云南,并用自己的笔展示云南、讴歌云南。他的诗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云南色彩,强烈的时代精神和他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色。读起来亲切感人,让人喜欢吟诵。在晓雪老师眼里,写诗的“动力”就只有一个:爱。爱生活,爱自然,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真正不朽的诗歌,写的是伟大崇高的爱情,扩大来说就是爱。他说:“我所有的诗就是为了去表达一个爱。诗人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要表达爱”。这样大爱,一直是激励我们从事文学创作的动力。 

  他创作和发表了诗歌400多首,评论﹑杂文﹑散文﹑报告文学数十篇。出版的诗论集有《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浅谈集》《新诗的春天》《诗的美学》《面向新时代》《诗美断想》《诗美的采撷》,诗集《祖国的春天》《采花节》《晓雪诗选》《晓雪爱情诗选》《爱》《绿叶之歌》,散文集《雪与雕梅》《无味之昧》《苍山洱海》《晓雪序跋选》等20余部。他的诗凝练抒情、生动深刻,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至今仍勤于笔耕、新著出版,是中国文坛的“不老树”。让我们为之敬仰。 

  晓雪老师为人大度谦逊,他特别关注提携年轻人。他的新著《畅想园文谭续集》里,就收入了近60篇为人写序的文章。反映了人们对晓雪老师的仰慕;表明他的善良,热情助人,培养新人;这些序跋,充分显现了他的人品和文品,对于那些作者来说不啻是春天的及时雨。 

  晓雪老师是我敬重的文学前辈、文学大家,他除了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评论家、作家,2017年11月获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杰出贡献奖,也是一位文学战线的领导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宄会副会长、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国际诗人笔会主席团委、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届全委会委员,名誉委员,云南省文史馆馆员。他曾参与云南文联、作协的创建工作,担任过云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等云南文化文学领域的重要职务。他敬业工作、不计得失,在坚持创作的同时,更为培养文学新人,打造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特色,构建云南作家群而辛勤耕耘,为云南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有口皆碑。 

  我2008年元月到云南文联工作,晓雪先生职务工作退休,文学创作正是高产期,凡是文艺盛会我请晓雪先生到会,他的到会给盛会增添光彩。我的诗歌歌词写作常常求教晓雪老师,在云南文学艺术馆的建设上,我也听取了这位文学前辈的臻言,使之更加完善。借此为之诚挚的谢忱! 

  晓雪老师旧作纪念和新著出版,云南省文联、云南省文史馆和云南省作协为他举行座谈会,既是对晓雪老师文学之路、创作之路的一次回顾,又是对晓雪老师文学成就、文学思想的一次总结。我为之礼赞。希望文学前辈,晓雪老师今后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时代而歌,为云南而歌,为祖国而歌! 

  艺术之树长青! 

  2023年4月1日于昆明艺术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