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关注微信

首页>文艺热评>锐评
文艺观察|让文联的组织优势汇聚起文艺奋进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作出了“要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的重要论述,既是对文联组织历史贡献和独特作用的充分肯定,也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文联系统改革发展、更好履行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
  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纽带,既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组织载体,也是党开展文艺界群众工作的重要组织力量。文联自诞生之日起,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为把文艺界的“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进行了不懈探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党的领导下,文联系统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组织能力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在组织目标、理念、原则、架构、覆盖以及制度机制等各个要素上的特殊优势,成为党治国理政和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巩固党执政治国的群众基础。坚持党对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全面领导,既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文联组织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文联组织必须坚持政治性是第一位的属性,坚定不移走好党领导的文艺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文联工作遵循清晰的“导航仪”和“路线图”,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科学的理论为激发组织优势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向导,是履行组织职能的“向心力”和“指挥棒”。发挥好文联系统的组织优势,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铸魂工程”,切实教育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引导他们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到文艺创作实践全过程,从而形成深刻的思想认同、持久的信仰认同、真挚的情感认同,为把各方面各领域文艺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提供“思想纽带”,为广泛凝聚文艺界智慧力量树立起“精神旗帜”。
  文联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也是文艺工作者自己的组织。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有效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的历史职责,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海不辞水,山不辞土。”密切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是文联活力之所在、职责之所系。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必须牢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始终心系、依靠、服务文艺工作者,让他们感受到“文艺工作者之家”的温暖,广泛组织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发挥组织优势的根基所在。长期以来,文联系统从全国到地方、再到基层,已经构建起较为健全的网络化、层级化组织结构体系,在文艺界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但随着文艺发展格局、生态业态、队伍构成的日趋变化,对文联承担职能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挑战。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前提是具备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关键靠覆盖广泛、充满活力的组织网络。只有按照“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作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的要求,把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有机结合起来,延伸工作手臂,做好对“文艺两新”的团结引导,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才能推动组织优势进一步彰显。同时要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提升文联组织覆盖的广度效度,通过完善“全国文联一盘棋”格局,推动文联群团组织功能落实落地。
  改革创新是文联组织优势持续增强的动力源泉。各级文联组织依法依章程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在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引导、组织吸纳、情感沟通,在基层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群众工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度性安排和组织性基础。“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文联组织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跟上时代前进、文艺事业发展、文艺工作者实践创新的步伐。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体系,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从体制机制、组织设置、工作方式等根本性问题入手,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文联组织一定会展现出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