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关注微信

首页>音乐>音乐活动
一件全国优秀提案的背后——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宗庸卓玛提案荣获十三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记
  近日,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表彰会在京召开,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宗庸卓玛提交的《关于精准施策补齐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建设短板的提案》,获评全国政协优秀提案。
 

 

 

 

 

 

 

 

 

  据悉,全国政协十三届委员会5年以来累计收到提案2.8万余件,经审查立案2.3万余件。本次表彰会对其中248件优秀提案和46个先进承办单位进行表彰。5年来,宗庸卓玛提交多件与文化相关的提案,中央等各大媒体曾多次进行报道。

  对民族音乐事业及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培养,宗庸卓玛有着执着的追求。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发挥委员作用,要用好作品增强团结,用好声音凝聚力量,一直也都是云南音乐工作者创作和歌唱的原则,去做一名“德艺双馨”,重德尚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我是从基层走出来的一名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感谢党和人民对我们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培养和教育,我一直扎根在边疆,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歌颂我们的党,歌颂我们的人民。”她对记者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
  回想2019年,提交这件提案的初衷,她说:“每年,我都会多次到基层和一些贫困山区为群众演出。我发现,由于缺乏软硬件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云南是民族较多的边疆多民族省份,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然而,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生活质量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让深度民族地区的百姓也能享受均等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多年以来,她一直在做文化扶贫工作。“文化三下乡”等项目实施得很好,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兴建公共文化设施,大中型城市里,都建有标志性的文化广场、剧场等建筑。在县一级政府所在地以及部分交通方便、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剧场、文化广场、戏台、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得到了普遍重视。

    经过调研,宗庸卓玛发现,在深度贫困地区,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山区,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十分滞后,与城区和发达乡镇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边远山区的乡镇和村寨,没有像样的文化广场,没有老百姓和民间文化传承人演出的戏台,没有剧院或剧场,没有图书馆,更没有电影院,成为“文化扶贫”工作中的短板。
    作为一名“老委员”,她深感忧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文艺下基层的演出工作中,当自己拿着话筒站在田埂上时,因为没有稍平一点的场地,老百姓只能坐在坑坑洼洼的场地上看演出。“透过他们的眼神,我从心底觉得,文艺应该走到最基层。对于那些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而言,特别需要文化精神食粮,更要有传播的场地和平台。”
    在有些山村,虽然开辟有一块供村民举办篝火晚会“打跳”的场地,但基本都是冬季尘土飞扬、夏季泥泞不堪的“土场子”。有很多民间艺术传承人,因为在本村本土没有展示的场地和设施,有的跑到城市成了“传承研究对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保护,但因为他们失去了传承的土壤,传承便成为了一种摆设。还有很多农村的文化传承人,直接就不再演奏、演唱,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此面临濒危或失传的境遇。由于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这一短板,直接导致了深度贫困地区老百姓文化生活的短缺和质量低下,使得当地文化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从而无法留住年轻人,贫困山区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将会因为“文化贫困”而加大难度。
补齐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短板
    宗庸卓玛委员在这件提案中提出,文化扶贫是精准脱贫的必要组成部分,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补齐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这一短板,“否则‘精准文化扶贫’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要将‘文化扶贫’放在与其他重要举措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她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每年应拨出一定的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戏台、剧场、文化广场、图书馆、电影场等项目的建设。同时,积极组织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现状的相关调查,拿出具体的短缺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深入实地,对补齐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工作做出具体的规划和设计。在补齐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还要定期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维护维修。
    宗庸卓玛谈到,在补齐了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之后,还要组织各县文化馆专家,召集乡村文艺人才,充分挖掘当地原生态文化资源,创作排练出一批充满正能量、有时代感、有艺术品位的艺术作品,突破一般“文化下乡”的格局,实现贫困乡镇、村全覆盖,做到可持续文化脱贫。
    “贫困地区往往是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我们可以组织文艺人才将原生态文化打造成地理标志性文化产品,增强乡村‘文化造血’功能,将以往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她说,建立健全对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服务设施建造、保护、维修管理单位,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多措并举补齐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发挥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让深度地区的群众享受均等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自己和许多文艺工作者一样,目睹了云南文艺经过40年的积淀和发展,从弱到强,最终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宗庸卓玛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一起,努力用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的文艺作品来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回馈伟大的人民。
作者:云南政协报记者 李芳 编辑:何健美 叶承昊 毛远明 责任编辑: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