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关注微信

首页>文学>作家作品研究
曲靖现当代文学百年发展回顾

  曲靖地处“滇黔锁钥”要冲,成为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通道和西南早期地域文化的汇聚、融合、兴盛之地,并最终形成影响深远的爨文化;人口和综合实力均居全省第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才资源十分丰富;乌蒙耸峙,沟壑纵横,珠江发源,三江润泽,谷坝相间、高低错落,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人文、资源、区位优势。伴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曲靖文学也走过了百年岁月,风与雨相伴,花与歌同行。

  一、以笔为枪,投身革命(1919-194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文艺家以独特的面貌走在时代前列,中国文学呈现新的面貌,洋溢着革命的精神。曲靖虽偏居一隅,文学革命的步伐并没有落后。事实上,从护国运动开始,这种精神一直在迤东大地生生不息。人们将新诗旧词作为战斗的有效形式,积极运用到革命的斗争中。
  小说。曲靖在小说创作方面与全国步调基本一致,各个时期都有作品问世。民国时期,何慧青著有《天南外史》《云南杜文秀建国十八年始末》等历史演义小说和《云南拥护共和之经过》等文章。其中《云南杜文秀建国十八年始末》,记述了滇南少数民族起义情景,1936年在上海《逸经》文史半月刊上连载,为当时少有之文章,引起较大反响,后又在云南翻印成书,流传甚广。蒋秀峰(师宗人)创作了中篇小说《旧礼教下的牺牲品》,载于《云南日报》副刊。
  新诗。《新青年》等刊物推动的白话文运动(也可说是新文学运动),是五四运动产生的原因之一。随着新思想的传入,曲靖的新诗写作也逐步兴起,尤以沾益桂涛声的歌词、宣威陈昌郁、缪祥烈等人的新诗为代表。桂涛声从省立曲靖师范毕业被聘在校内任教,后被迫到了省外,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山西的《战斗》《救中国》杂志社工作,积极撰写发表抗日文章,创作了《做棉衣》《歌八百壮士》《点兵曲》《在太行山上》等富有鼓动性、战斗性的歌词在《战斗》和《救中国》上发表。其中,《在太行山上》,经著名曲作家冼星海谱曲,《歌八百壮士》歌词,经夏之秋谱曲,迅速传遍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遍至全国,至今影响深远。陈昌郁,从云省高等师范毕业后到省三师(今曲一中前身)任教,后任宣威教育局长兼宣威中学校长,解放前夕创作了大量诗文,尤以新诗《鼓楼洞下的啜泣声》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也因此被国民党通缉。此外如参加“一二·一”被反动军警炸伤而失去一腿的被誉为“活着的烈士”的缪祥烈,除了写了大量的古体诗词外,还写有《妈妈,要是你今天还活着》《给慰劳我的人们》《莫愧少年骨》等新诗,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统治、镇压革命志士的凶残以及对同志的敬意与深情。
  散文。民国时期,曲靖亦有一些散文作品闻世,但由于处于动乱时期,保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代表性作家有:卢锡荣,陆良县人,曾任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副校长,云南省教育厅长,后来调任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新中国法商学院院长,1932年任国民党中央内政部礼俗司司长,1945年创办上海私立光夏中学(今上海五四中学)、大学,任校长。1950年,卢锡荣把学校移交国家,调上海文史馆工作。卢锡荣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有《欧美十五国游记》。徐建佛,师宗人,云南讲武堂第21期第一大队中校大队附,后任永胜县县长、滇军上校等职,著有《政海惊涛》《江浙从军记》(在上海出版)。宁坚,原名林奇骧,宣威榕城人,1913年生。随六十军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写有《禹王山的血火》《李家圩的拉锯战》等通迅,在当时国内各大报上。也写有一些古体诗。
  旧体(传统)诗词。在此期间,曲靖的旧体诗歌创作数量较多,主要以刘雨村、孙光庭、罗凤章、陈祖基、邓覲臣、缪懋章、缪果章、李崇贵、窦居复、梁运开、唐纪尧、缪尔纾、刘尧民、杨家盛、张正衡、杨晓、尹兰冰等人为代表。
  刘雨村(1862年—1936年),名宗泽,晚年自号钝叟,曲靖学院街人,光绪癸巳年(1893)中举,次年人京会试,选拔为大挑一等知县,顶戴六品,出任贵州安南(今晴隆)县令,民国6年(1917)任陆良县长。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名震云贵,诗、联、画俱佳。
  孙光庭(1863年—1944年),字少元,号东斋,曲靖南门街人,光绪壬午(1882年)举人,曾任云南省图书馆、博物馆总编纂、馆长,国会参议院议员、云南省政府委员、督办粤赣湘边防军务署等职,知名书法家。1914年唐继尧聘请为编审员,编辑《云南丛书》,并作出重要贡献。著有《东斋诗文钞 》。
  罗凤章,罗平人,清(光绪)庚子(1900)科举人,参加光绪三十一年的《罗平州志》的续编,曾任文献委员会主任,负责民国二十一年的《罗平县志》的总纂工作。
  陈祖基,字少湖、啸湖,宣威人。(光绪)乙酉科拔贡,朝考二等一名。辛亥革命后,主办云南《民报》。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为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后任朱培德秘书。1951年12月被周恩来总理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作颇丰,有《豫章集》《庐山游草》《秋江集》等。
  邓覲臣,富源县人,光绪二十九(1903)年被赐予“岁进士”。其家有“一门三贡生,同胞二进士”之称。连续三届当选云南省参议会议员。其文笔淡雅,虽多用通俗语,但自有丰采,所著诗歌甚多,据说双面八行稿就有数本,惜已不存。
  缪懋章(1870-1941),字艺臣,宣威老堡村人,曾在云南政法学校、省立三师任教,工书画,善诗文,编有《缶鸣集》。
  缪果章(1870-1940),字晴楼,宣威老堡村人,曾任宣威劝学员长、省三师教员、宣威财政局长等职,主编有《民国宣威县志稿》,辑有《石敏斋文案》《诗文述闻》等。
  李崇贵(1874-1936),字箴贤,马龙县通泉人。曾任马龙县教育局长等职。善诗文。
  窦居复,师宗淑基村人,清光绪年间增生,云南省议会第一届议员,罗平县第一,二届议会参事员,参与光绪三十一年《罗平州志》的续编和民国二十一年的《罗平县志》的分纂工作。民国《罗平县志》载有其《罗平十景》。
  梁运开(1881—1948年),字启亭,师宗人。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1935年与人创办龙甸两级小学并任校长,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二等军需官,署昭通厘金总办、罗平县督学等职。其写有许多诗歌。
  唐继尧(1883~1927),字蓂赓,会泽人。1904年赴日留学并加入同盟会,同时便开始创作了大量表达要立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诗歌。其病逝后,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赵藩精选其七律37首,七绝63首,编篡出版《东大陆主人言志录》。其诗多直抒胸臆,而少雕饰,曾任云南巡抚任可澄评价其诗为“展咏之余,觉其魄力之雄,颜与夫怀抱之大,往往流落于言外,贻不屑与词人墨客争一字句之长短,而浩浩直抒其海涵”。由云龙《东大陆主人言志录》序:“不婧婧于词句声律之末,而纵横跌宕,自有节奏”。
  缪尔纾(1883—1959),字寄庵、季安,宣威人,毕业于省立师范。先后任昆华女中校长、晋宁县县长、呈贡县长、滇黔绥靖公署、省政府处科长等职,参与编纂《新纂云南通志》,兼任东陆大学教授。解放后,是政协云南一、二、三届委员,平生著作较多,有《女史鉴》《老子新注》《历代文选》《论语书中的孔学》《锦谷遗稿诗选》《锦谷遗稿文选》等。
  刘尧民(1898--1968),又名治雍,字泊厚,笔名林不肯,会泽人。先后在昆明、会泽、云大任教,主办刊物《压榨》,任《云南民众日报》《正义报》副刊编辑。著有《词与音乐》《孔子哲学》《废墟诗词》等,译著有邓南遮《秋夕梦》、爱伦·坡《黑猫》、石川《悲哀的玩具》等作品。
  杨家盛,马龙人,宣统元(1909)年举人,善诗。
  张正衡,字绍平,沾益人,曾任沾益县参议会副会长等职,省参议员、国大代表,善诗。
  杨晓,陆良马街人,进步人士,其写有许多诗歌,民国30 年代,在《新华日报》等报刊发表过诗作。
  尹兰冰,罗平人,除了写有大量的易于民众传唱民歌小调外,也写有一些传统诗歌。
  这一时期,许多革命志士充满战斗精神的古体诗歌尤其值得称道,他们不仅以诗歌明志向,更以诗歌为武器,亲身投入到斗争之中,许多同志以生命对自己的诗歌作了最好的注脚。宁坚,原名林奇骧,字仲超,宣威东门街人,早年加入滇军,任副参谋长,后加入共产党。其写有《平生》等革命性诗歌。缪祥烈,除了写了许多新诗外,也写了大量的古体诗词。陆鹏(1919–1939),又名陆兴义,宣威来宾人。在省立宣威乡村师范读书时,积极参加学校进步组织和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元旦,学校举行文艺晚会,陆鹏与人登台演出《逼上梁山》。离校前其写下了明志诗:“一事未成短鬓衰,满腔悲愤诉与谁?思将苍生登衽席,砍得仇头作酒杯。忍心抛却高堂养,伸手挽救祖国危。此去愿作忠义鬼,化作啼鹃带血归。”后组织农民武装暴动,被推为总司令。2月17日,陆鹏率200多人攻打四区老铜店乡长彭士阳家,因内奸出卖,部队扑空,返回受埋伏。陆鹏率数十人掩护大部队突围,后弹尽投崖,18人壮烈牺牲。刘文明(1905年至1934年),会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会泽特支干事会干事,云南救贫义勇军、云南反日义勇民军第一师第二路军参谋长,1933年在筹备武装起义时被捕,1934年5月18日英勇就义。在狱中,反动当局以会泽商会会长一职利诱他,但他不为所动。敌人施加种种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留下了这样一首绝命诗:“秋落春华死生中,不悲不壮不成功。成仁取义千古事,自有后来歌大风。”
  二、文学新生,剧本独秀(1949年至1978年)
  当代文学史研究者普遍认为,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白话文学从“现代文学”跨入了“当代文学”。1956年,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创作动力。曲靖在这一阶段,最有特色和成效的是剧本创作和民间文学的整理与创作。
  (一)文学作品零星登载于各种报刊
  1、市内地方报纸,成为文学作品的最早平台。《跃进报》,1958年6月1日创刊,四开小报,5天1期。系中国共产党曲靖专区委员会机关报。一版登重大政治、经济新闻、社论;二版为综合版,刊登民歌、谚语、小说、戏剧电影剧作,民间长诗等。同年8月9日出满164期宣告停刊。其他各县也办有各自的报纸。如1956年,中国共产党曲靖县委、沾益县委机关分别创办《曲靖报》《沾益报》,先为油印,后改铅印,通过邮局公开发行。1958年曲靖、沾益合并为曲靖县,两报亦合并为《曲靖报》,1959年停刊。1949年5月至1950年4月,师宗县委主办《师宗周报》上曾载部分诗歌。这些报纸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作者搭建了发表作品的重要平台。
  2、有序组织创作,服务中心工作。1951年4月,曲靖地区文艺协会成立。1977年,地区举办文艺干部培训班,对骨干进行培训。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紧跟时代,为中心工作服务非常突出。1958年 “大跃进”中,各县、区、人民公社组织赛歌会、赛诗会、赶诗集,许多农民登台朗诵,编印一批《跃进民歌集》。如宣威,1958 年成立文艺创作卫星办公室,1959 年开展万首诗歌创作活动。70年代后,区内先后山版《盘江春水》《南盘江通讯集》等书籍,该书通过解放前后南盘江上游的变化,歌颂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曲靖地区的建设成就。
  3、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偶有产生。这一时期,一些作者也积极在一些重要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但由于资料有限和记载的缺失,我们难于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如赵世洲科学小品散文集《自然界的启示》,1959年出版,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二等奖。陆兴凤诗歌《红昭与饶觉惜娜》,1961年载《民族文学》。国珖(晏国珖笔名)所著的散文《山鹰颂—-给乡邮员》,载于1962年5月17日《云南日报》。1977 年,范茂良的小说《岩上青松》在《云南群众文艺》创刊号发表。何敏诗歌《铁人,我英雄的战友》载于1977《云南日报》。蒋吉成等人也开始发表作品。
  (二)剧本创作成效明显
  曲靖明代便有了戏剧演出,如《徐霞客游记》有龚起潜家演戏的记载。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曲靖域内影响较大的有滇剧“雷家班”,道光十一年(1831) 有“秦昌班”,光绪二年(1876)有“泰洪班”,会泽有“李双兰班”“赖龙班”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戏剧家田汉等人境曲靖,并进行多次演出,指导培训曲靖戏剧人才,沾益播乐中学在中共地下党员樊子诚等人,组织创作并排演了《保卫芦沟桥》《放下你的鞭子》《除汉奸》《送郎上前线》等节目,宣威由青年学生成立“潦原社”进行创作演出,曲靖、罗平、师宗等地也创作编演了《荒年记》《老蒋抓兵》等配合宣传抗日,收效甚好。
  解放初期,尽管百废待新,但各级党委政府并没有忽视文艺工作,只是文艺为政治、经济、社会服务,首先得到重视的是受众面更广、基础更好、人们更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
  1、组织专门人员,紧抓剧本创作。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创作的管理由专署文教科负责,为配合迎军、征粮、土改等中心工作,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1951年成立“曲靖文艺协会”,统一组织收集、整理、改编、创作传统剧目和文学、舞蹈、音乐等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1957年,陆良、会泽、罗平3县相继成立了滇剧团。1960年,正式成立曲靖地区滇剧团。之后,大部分县都成立有滇剧、花灯等组织,1961 年,成立曲靖专区戏曲编导组,创作机构逐步发展壮大。专区戏曲编导组编制7人,专职从事剧本的创作、改编和发掘整理,1962年撤销。  
  2、建立创作队伍,开展业务培训。1950年, 地委、专署先后指派殷宗器、杨蓝、蒋程高、谢秉钧等人,把流散民间的艺人逐步组织起来,组建宜良协兴镇剧社(后名宜良滇剧社),开展艺术创作和演出。1953年,又与昆明太华春剧社,组成曲靖劳动剧团。1955 年,宜良滇剧社与曲靖劳动剧团合井,成立曲靖专区刷团,下设滇剧一、二队,花灯队、京戏队。之后,创作及演出队伍得到不断强化、壮大。剧团的成立,为剧本创作打下基础,提供了舞台。1960年,为加强专业艺术队伍建没,培养文艺人才,经地委批准成立地区文艺学校。1977年,建立曲靖地区艺术干部培训班,当年招收第一批学员30人,培训两年后,分配到地区滇剧团和花灯团。之后,为沾益、马龙、陆良、富源、师宗等县的文工队学员,进行分批培训。1908年9月,经省文化厅、教育厅批准,成立云南省文艺学校曲站班,首批学员共招38名,为花灯培养表演人才。此外。还举办一些专业性的短期培训班。
  3、剧本的创作与整理均获得显著成绩
  新中国成立初期,专、县文化部门为配合迎军、征粮、土改等中心工作,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1956 年有戏剧作品在省级获奖。60年代初,各类作品在省内崭露头脚。曲靖专区戏曲编导组发掘、整理、创作了一批优秀剧目250多个,如《八义图》《杨家将》《红楼梦》《寥廓山下》《夺粮》《岩山红》《阿诗玛》《松林人》《三辨母》《双拜月》《晏婴说楚》《崤山之鉴》《女装箱》《响铃公主》《火烧博望坡》《滇中烈火》《红楼梦》《王氏挑水》《倒推车》《包二接姐》《瞎子观灯》《赞花扇》《破四门》《战斗在牛栏江上》等。这些剧本在参加省、地会演中都获得一些剧本奖,许多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或在《云南日报》发表。
  (三)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专(区)文化部门即组织开展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民间文学、韵文作品主要有长诗、民谣、谜语、谚语等。散文作品主要有神话、传说、寓言、笑话等;韵散相间的作品主要是曲艺与戏曲文学。1956、1959年,地区分别组织力量到路南、寻甸等地进行采风,整理彝族撒尼人叙事长诗《阿诗玛》、撒尼叙事长诗《逃到甜蜜的地方》前半部和苗族叙事长诗《红昭与饶学惜娜》。其中撒尼叙事长诗《逃到甜蜜的地方》前半部,由袁勃执笔整理,195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彝族撒尼人叙事长诗《阿诗玛》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汉文整理本以来,影响深远,并被改编成电影及京剧、滇剧、歌剧、舞剧、撒尼剧等在各地上演。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韩等多种语言在海外流传,还被日本改编成广播剧、歌舞剧、儿童剧等艺术形式,成为当时曲靖的文化名片。
  各县也纷纷挖掘、整理地方民间文学。如麒麟,彝族神话有《创世史诗》,东山的《跳狮》叫“指路”,其故事充满幻想;苗族、彝族、汉族的《洪水淹天》《谎张三》等。还整理了许多地理风物方面的传说故事,如《寥廓山的来由》《毒水》《石宝山》《牛栏江的故事》《石喇大寺的传说》《翠峰山故事》等等,无不寄托着当地人民对乡土山川的深厚感情。而《爨宝子碑出土》《铁改余姓的由来》更具有鲜明的地城特点,对研究文学、民族、历史、居民源流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三、全面发展,遍地开花(1979年至1996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代文学进入了反思时期,文学史称“新时期文学”,从回顾历史的“伤痕文学”开始,刘心武的《班主任》、张贤亮的《灵与肉》、古华的《芙蓉镇》等,到开启以改革开放为写作题材现实的全新的路子,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的《三千万》、路遥的《人生》及《平凡的世界》等,从城市到乡村刻画了一批敢于冲破束缚、创新变革的时代先锋;而诗歌则在新时期文学中率先吹响了时代号角,北岛、舒婷、顾城等一批被誉为“朦胧派”的新诗人跃上诗坛,触发了全国范围内对诗歌探讨、阅读和创作激情。文学成为许多人的梦想,诗歌率先举起反思与励志的大旗,首先为文坛所瞩目,鼓动和激励着众多的年青人。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曲靖文学的发展。
  (一)各级文联及作协发挥了主导作用
  1950年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昆明文学工作者协会)开始筹建,1956年3月,正式成立,而地州文联则始于八十年代初。1981年8月,地区文联成立,与文化局合署办公,一个单位,两块牌子。1987年8月,文联与文化局分设,文联为群众团体,归属党群口。在地区文联的推动下,宣威县于1984年4月11-14日,召开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文联班子。1986年,富源县于6月、罗平县于9月召开了第一次文代会,成立了文联,之后,各个县都成立了文联,结合各自情况,下设了各种协会。到1994年,市文联下设相关协会有作家协会、戏剧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文学评论协会、诗歌学会、老剧协、麒麟文学社等13个协会(团体)。1994年11月,文联批复同意成立地区作家企业家协会。
  文联成立后,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推动全区(市)文学艺术的发展。1、召开创作规划会。1980年,地区文化局和地区文联成立以来,每年均召开文学创作规划会,近百名作者参加。规划会总结经验,奖励先进,学习讨论创作上最为关心的问题,规划当年创作。一直到1989年初。2、举办文学笔会。据不完全统计,从1986年至1996年间,文联、作协共举办、联办笔会、采风等活动近30次,每年达2至3次。其中最有影响的如:1986年1月5-31日,由地区文化局、地区文联组织举办金秋笔会, 参加笔会的业余作有近30人,写出30余篇小说。由地区群艺馆刊物《群星》出专集,其中《三个太阳照着的峡谷》后来在《人民文学》发表。1987年4月,在沾益花山湖举办花山笔会,笔会由《大西南文学》发起,由曲靖、昭通、玉溪3个地区文联联合举办,到会作者42人,曲靖地区作者笔会作品有近10篇在 《大西南文学》发表。1991年7月,与昭通地区文联联合举办首届滇东北诗会,邀请《诗刊》《滇池》编辑部领导参加,这诗会是《诗刊》第一次派人到云南参加诗会,我区诗作者四十余人上交了作品,《诗刊》1991年11期,以“滇东北诗群”刊发了曲靖、昭通11位作者的诗歌,其中曲靖占了9位,《滇池》亦在11期,亦以“滇东北诗群”刊发了诗会作品24人27首,曲靖20人21首。《边疆文学》12期,亦刊发了部分诗会作品。《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等国内外有影响刊物先后登载了诗会消息。3、建立奖励机制。1990年,与文化局联合制订了文艺奖励办法,加强了作品发表统计和作者艺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两年评比奖励一次。1994年地区文联评选了1991—1993年文学创作奖、文学收集整理奖、文学创作编辑奖,地委、行署领导出席颁奖。1998年,在市委宣传部的关心下,评选了1996年—1997年度文学艺术创作奖,共评出一等奖7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29名。4、创办文学院。1989年5月,由地区文联主办滇东文学院,招收学员133人,分小说和诗歌、散文两班,学制1年,由辅导教师批改习作,并评点指导。5、开展文学交流、研讨。1989年7月在沾益化肥厂召开了吕克昌、孙道雄作品研讨会。1989年12月,和省作协等联合发起“《萌芽》云南笔会小说专辑”作品研讨会。1990年,先后两次召开了6位作家的作品讨论会。1993年9月11日至13日,文联与省作协、上海《萌芽》杂志社、曲靖市(麒麟)文联联合举办了“吉成作品研讨会”。6、组织出版作品集。1989年7月,曲靖文联主编出版了《曲靖文学作品精选》,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曲靖文学创作(未包括中篇小说、长诗、戏剧、古体诗、对联等作品)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一次盘点、展示,这一时期在全国各级刊物发表的文学作品达三千余件。1993年8月,《珠江源文丛》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主要收录了7位省作协会员的小说、诗歌作品。1993年编辑出版报告文学集《志在高原》。1994年全区共出版小说集、诗集8本,在地级以上发表小说205篇,其中中篇23篇,短篇182篇,诗歌944首,散文132篇,大戏3部,小戏36部,曲艺34件,民间文学出版物5本。1994年,会泽县出版了《会泽文学作品选集》。7、推动民间文学创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区又组织规模较大的收集整理,并取得丰硕成果。1980年,金玠整理彝族叙事长诗《牧羊的小伙》,获云南省优秀民间文学奖;1984 -1985年,汤君纯与人合作整理的《牵心的歌绳》《诗朗弱与舒日玛》《竹叶长青》等三部叙事长诗结集出版。全区还出版了《阿则和他的宝创》等长诗和民间故事,搜集彝族故事29篇,苗族故事10篇,回族故事5篇,汉族故事20篇,总计64篇,约21万字。1988年11月1至3日,市文联牵头召开了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会议,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编纂工作。1989年6月,在宣威召开了全区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会议,并指导帮助宣威、富源、罗平编辑出版了三本民间文学集成书籍。至1989年,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罗平县布依族卷》《宣威县苗族卷》出版。1990年,派人到各县帮助完成民间文学集成的收集、翻译、编辑、出版工作。正式成立了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1993年还编辑出版了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曲靖地区谚语卷》《曲靖地区故事卷》《寻甸苗族故事卷》。1995年,民协副主席吕稼祥、汤君纯、陆兴凤三人收集编译的《西部苗族古歌》获第二届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二等奖,杨辅收集整理的《大爨碑》获三等奖,曲靖地区《民间故事集》出版发行,全区二市六县都出版了的综合卷(故事、歌谣、谚语)或是分卷。8、协同推进文学剧本创作。市文联依托剧协,继续协同推进文学剧本创作。1995年,戏剧创作取得重大突破。剧协副主席罗远书创作的大型历史滇剧《爨碑残梦》十易其稿,七次复排,在保持滇剧特色的基础上力求贴近现实、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二度创作也对舞美、唱腔、表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在1995年中,获得多项大奖:第二届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一等奖、中宣部颁发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等四项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由中宣部批准,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金孔雀”特别奖(文化部颁发),同时,宣威文化馆樊同伟创作的花灯剧《火把杨梅》也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金孔雀”奖(文化部颁发)。9、支持文学社团的活动。文学社团的成立,对文学的创作发挥了基础性作用。1985年6月,全区文学青年的群众性组织麒麟青年文学社成立,由地区文联直接领导。1986年,宣威师范成立露珠文学社、芳草文学社等,之后,麒麟文学社在宣威建立分社,与群众艺术馆举办了“夏之梦”文学朗诵赛。1990年,地区文联拨出经费支持麒麟文学社到罗平八大河体验生活,1993年6月,支持麒麟文学社组织12人到路南圭山采风、体验撒尼风情。市文联还加强对马龙高峰机械厂松涛文学社、沾益化肥厂关睢文学社、云南氮肥厂文学社、地质一大队文学社、八0七地质队文协、水电二公司文协、会泽四矿文学小组、云南蓝箭厂文学社、曲靖卷烟厂青年文学社的联系指导。编辑部、创联室也经常深入到各县、厂矿和学校进行辅导。
  (二)文学报刊助推曲靖文学
  在全国各种刊物争相创办的影响下,曲靖的报刊的恢复和创办,也是促进地方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种刊物的创办,提供了作家展示平台,尤其成为文学苗子成长的摇篮,后来成名的曲靖作家,绝大部分都是从这些报刊发表作品开始的。
  1、市内刊物。1977年,地区文教局设立创作室,创办了内部刊物《盘江文艺》,1980 年8月更名为《石林》,经省委宣传部批准在滇桂川黔4省(区)公开发行,初期为打印本,每期发量2500册。1983年,改封面套印为彩印,印数增至5000份。1985年1月,经省文化厅批准改为月刊,全国发行, 最高发行量达42万份,至1985 年11月停刊共出刊42期,成为一份在省内外影响较大、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文学月刊。这些刊物为作者提供了创作园地,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培养锻炼了创作队伍。1988年1月,申报创办《珠江源》文学双月刊,4月获省新闻出版局批准,5月推出了创刊号。1987年11月,文联举办了有20多人参加的改革开放题材的创作座谈会,采取参观、座谈、深入厂矿农村采风相结合,并在《珠江源》刊物上陆续登载了作者采写的5篇报告文学。1988年3月25日,《珠江源》编辑部召开了小说创作研讨会。1990年4月,召开《珠江源》编委扩大会议,安排10多名作者,集中采写全区的典型单位和全国和省、区级劳模,以报告文学方式集中在《珠江源》上发表,并组织对发生在全区的重大事件组织采写,择其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汇编成册。1991 年,由《珠江源》编辑部发起举办的“珠江源杯”全国诗歌大赛,推出了汇集全国诗作者作品的专集《云之南》。1992年,充分发挥《珠江源》团结和培养作者的功能,先后为会泽县、富源县、罗平县出了作品专集,发表了共50名作者的文学新作,并设了“文学林”专门刊发中小学生的文学习作,培养文学新苗。《珠江源》编辑部、作协与武汉市文联《芳草》杂志社在曲靖联合举办了首届“云之南”笔会。7月,《芳草》杂志出了“曲靖地区作家作品专号”专刊,刊发了曲靖26位作者的31件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珠江源》编辑部还举办了“1992·首届珠江源杯全国诗大赛”,共收到包括台湾、澳门在内的全国各地1000多名作者寄来的数千份稿件,对扩大曲靖的知名度,扩大《珠江源》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3年。《珠江源》六期共刊发了唐似亮(《大风歌》)、许泰权、胡泽峰(《洒向人间都是爱》)等作者的六篇共十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文学的形式记录、歌颂曲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珠江源》的时代色彩和地方特点更加浓厚。1993年《珠江源》与《曲靖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首届“校园文艺”征文评奖,6月,与教委联合举行了《珠江源》“文学林园丁奖”颂奖仪式,共有6名教师和7名学生获奖。《珠江源》辟出专栏刊登各县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社团的作品专辑。此外还曾办有一些杂志。《群星》,原名《群众文艺》《曲靖群众文艺》,创刊于1979年。1986年经曲靖行署文化局、中共曲靖地委宣传部批准更名为《群星》,由曲靖地区群众艺术馆主办。该刊由原来专登演唱材料改为综合性文艺季刊,主要登载小剧本、小说、诗歌、散文等,同时辟有“群众论坛”、美术、摄影、歌曲等作品栏目。16开本,内部发行。《曲靖文艺》系曲靖市文化馆馆办刊物。1980年春创刊,铅印,32开本。同年改16开本,次年改四开小报。内部赠间和国内交流。该刊宗旨以辅导、培养基层作者为主,为业余作者提供练笔园地。《石林剧稿》。由曲靖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属戏剧工作者协会和曲靖行署文化局戏剧工作室编辑,油印,内部刊物,专门刊登区内戏剧、演唱剧本。
  各县也办有各自的文学刊物。如麒麟(原曲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文学天地),1985 年1月创刊,内部发行,除赠阅机关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外,还寄送有关文学期刊社、文联等。沾益县文化馆馆办刊物《花山》,1980年创刊,仅出版一期即停办。会泽办有《金钟山》、富源办有《胜境》宣威办有《虞美人》(原名《春笋》)、陆良办有《爨乡》、师宗办有《丹凤》、罗平办有《多依河》、沾益办有《珠源文学》、马龙办有《马过河》,这些县级刊物,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也成为一些作者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渠道。
  2、市内报纸。198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曲靖地区委员会再以《曲靖报》创办为党委机关报,除新闻报导以外,辟有“滇东风貌”“珠江源”“寥廓”等栏目。1996年,文联下属团体协会诗协创办了地区诗歌报《红土魂》。如宣威,先是水泥厂等企业创办了《榕峰报》,后县(市)委办有《宣威报》。一些单位、企业也争相创办自己的报纸,如《曲靖职工报》《曲靖工人作家报》《奔驰报》《曲烟报》《曲靖文化报)等,均属内部发行小报。这些报纸,也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欣赏和登载文学作品的重要媒介。
  (三)各种体裁作品集中呈现
  曲靖当代文学的兴盛,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的禁锢逐步得到解放,创作的激情得以迸发。随着地区、县级文联、作协的成立及大量笔会、交流、评奖、创办滇东文学院等措施的推动,《石林》等刊物的创办、麒麟文学社等文学社团的成立。到八十年代末,全区形成了一支五百多人的创作队伍,在全国各级刊物发表的文学作品达三千余件。
  小说。朱兆麒小说《归宿》,载1979年10期《边疆文艺》,并获云南省1976-1979优秀短篇小说二等奖,算是现在可追溯的这一时期小说的开篇之作。之后,汤君纯中篇小说《爱情并非游戏》,载《边疆文艺》1980年5期;唐似亮《蛐蛐》发表于《春城晚报》1981年8月17日。张中彦的短篇小说《要一朵玫瑰花的孩子》,1982年8月在《鸭绿江》发表,曲靖的小说开始不间断的在各级报刊大量登载。作者主要有:晏国珖、朱兆麒、汤君纯、吴承伯、唐似亮、张中彦、尹国春、杨家齐(白族)、王启元、蒋吉成、段平、李建平、孙学礼、杨卓成、许泰权、尹国春、吕克昌、邓琼芬(女)、沙风、他山、孙道雄、龚金才、黄建安、计用福、孙俊、计晓毅、郭毅、朱赓武等人,他们的作品不断见诸全国各级刊物。
  这一时期,作品较有影响、发表量较多的有:吴承伯、孙育鼎、蒋吉成、段平、吕克昌等人。宣威彝族作家吴承伯出手不凡,1982年12月1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小说《“等外人”升级记》,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的最大亮点,在全省都有一定影响,并荣获云南省文学创作奖(1981-1982省文联颁发)短篇小说奖。龚金才小说《桃花村风》,1983年获“云南省工人农民业余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奖”。1985年10月,段平短篇小说《二年兵刘四娃》发表于《解放军文艺》。孙育鼎小说《异邦流浪女》发表于《乡土情》1986年4期,并获该刊优秀作品奖。段平中篇小说《呵,喀斯特》,载《民族文学》)1987年6期,中篇《逃亡异乡的军旅》,载《洞庭湖》1987年4期,获该刊1987年文学奖;1990年短篇小说《中尉李觉的一天》发表于《民族文学》,获当年“民族文学奖”;《灰骡·黑妹》获云南省政府首届文学艺术奖短篇小说三等奖。蒋吉成《三个太阳照着的峡谷》,载《人民文学》1987年8期,获云南省政府首届文学艺术奖中篇小说二等奖,中篇小说《空山》获上海1989年度“萌芽文学奖”。孙育鼎小说《新房落成的时候》,1993年获“云南省工人农民业余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奖”、纪实小说《异邦流浪女》,1986年获江苏省文联《乡土情》文学杂志“优秀作品”一等奖。至此,以蒋吉成、段平、孙育鼎、吕克昌、周云、杨卓成等人为代表的曲靖小说群体基本形成,成为昆明外云南各地州的领跑者。
  诗歌。曲靖作家群体中诗人无疑是最热闹的群体之一,到八十年代末期形成高潮。顾树凡《一个雷鸣电掣的雨夜》载《边疆文艺》1982年1期,是目前笔者所知曲靖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最早的诗歌。吴哮声《梦》载《边疆文艺》1982年6期。李典尧《鞋》发表于1983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朱兆麟《雪之梦》载《边疆文艺》1983年9期。与小说一样,曲靖的诗歌,也是从1986年开始在《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大西南文学》《星星》《诗刊》《诗歌报》《诗选刊》《人民文学》《诗人》《诗林》《飞天》《绿风诗刊》《滇池》等各级刊物大量发表。主要作者有:顾树凡、吴哮声、李典尧、朱兆麟、高文翔、吴勇兵、宋德丽(女)、陈时源、付家桂、邓琼芬(女)、唐明、黄建安、南云、何晓坤、唐宝友、李昆、倪涛、李倩、张广生、杨志刚、张永刚、许奉权、李军、孙晓信、朱艳芳(女)、黄建安、付家桂、李建平、杨荣、周曦、朱炳禹、陈建生、刘武鸿、吴勇兵、段瑞秋(女)、尹坚(女)、张永俊、马开尧、欧俊等人。期间,相对较突出的主要有:顾树凡、李典尧、高文翔等人。
  散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曲靖的散文创作起步不低,但出彩的却是曲靖籍在外的人士。其中宣威作家乔传藻、吴然、董祥云等人无疑是代表。他们的文学作品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乔传藻的散文《腊梅》、吴然的散文《珍珠泉》荣获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乔传藻的散文集《醉麂》,获中国作协(1980-1985)首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是云南两个获奖者之一。吴然的散文《儿童文学札记》获云南文学艺术基金奖二等奖;散文集《风雨花集》获第二届云南文学艺术基金奖三等奖;更凭借散文集《珍珠泉》获得中国作协第二届(1985-1990)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云南获奖者也仅两人),之后,又两次获得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董祥云出版了《春履弧线》《寻找航标的季节》等书,成为当时中小学生最喜爱的读物之一。本土作家晏国珖,1962年5月17日在《云南日报》发表散文《山鹰颂—给乡邮员》,是能查到的最早发表于省级报刊的散文。汤君纯散文《弟弟》,载《散文》1982年5期,算是开启了曲靖本土作家的散文走向全国的序幕;范茂良《夜宿青山店》载1983年4月27日《云南日报》;顾树凡《家乡的石板路》载1983年11月2日《云南日报》;尹国春《大山的主人》1984年8月8日发表于《春城晚报》。孙育鼎散文《撒尼人的大三弦》,1984年获“云南省民族团结征文”三等奖;梁子高散文《留在空中的足迹》,1984年获《云南日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征文”三等奖。1985年l0 月,李昌华的散文《说梅》在《散文》发表。蒋吉成报告文学《希望在这里》,1985年获西南三省青年杂志为了“明天征文”荣誉奖。顾树凡是曲靖文学创作起步较早、坚持时间最长的作者之一,且创作体裁多样,除诗歌、小说,还在《儿童文学》《巨人》等儿童文学刊物上发表了童话十多篇。1986年之后,杨家齐、孙育鼎、陈居义、张勇、丁永斌、吴永湘、朱兆麟、汤君纯、唐明、尹坚、唐似亮、唐明、计用福、尹国春等人也不断有散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并斩获了多个奖项。
  文学评论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效。其中以李昌华撰写并发表作品最多,1981年至1995年间,便有十多篇文艺评论文章发表在省级报刊。如《漫话重叠》发表于1981年的《云南群众文艺》,《谈谈歇后语》载于1983年的《云南群众文艺》,论文《浅谈对联》载于1983年的《昆明师范学院学报》,文学评论《试谈诗歌的感觉挪移》载于1983年的《云南日报》,《什么是“乡土文学”》载于1984年的《云南日报》,文学评论《“创新”诌议》载于1985年的《云南日报》。
  九十年代初期,承接八十年代末期的高歌猛进,与各地州之间、邻省之间文联、作协组织交流、培训、笔会,与全国一些一流刊物合办笔会,邻近地州之间开展“赛诗会”。曲靖文学处于全面开花、人才辈出,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的数量、影响力,在全省仅次于昆明。汇编曲靖作者文学作品集中出版,始于1989年7月,曲靖文联主编出版了《曲靖文学作品精选》,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曲靖文学创作(未包括中篇小说、长诗、戏剧、古体诗、对联等作品)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一次盘点、展示。1994年全区共出版小说集、诗集8本,在地级以上发表小说205篇,其中中篇23篇,短篇182篇,诗歌944首,散文132篇,民间文学出版物5本。段平短篇小说《少校的酒窝》被《中国文学》翻译介绍到国外。蒋吉成、段平成为曲靖首批中国作协会员。至1995年12月,全区有中国作协会员2人,省作协会员45人,地区作协会员175人。1996年,全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20篇(首)。1992年地区文联选编出版了曲靖地区第一本诗歌选集《阳光下的高原》,收集了曲靖50 多位作者的作品,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1993年8月,地区文联组织编辑“珠江源文丛”,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主要收录了朱兆麒的《彼岸》、汤君纯的《春天在哪里》、尹国春的《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吕克昌的《界石》、唐似亮的《土地情话》、许泰权《远山远水远梦》等,集中展示了这一时期具有一定代表的作品;“珠江源诗丛”,第一辑也陆续出版,共有六个人的作品集:朱发虞《碧水青山》、张永刚《永远的朋友》、唐宝友《五月雨》、尹坚《季节河》、李倩《暗恋》、高文翔《永远的天空》。蒋吉成、吕克昌的作品则入选云南省作协“红高原文学丛书”。
  四、经济发展,文学缓行(1997年至2012年)
  1997年,曲靖撤地设市以来,经济快速发展,GDP在2001年超越玉溪成为云南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学创作及文学队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原有的作者逐步退出,新人产生较少,不到十年,即被后起之秀昭通超越。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原地区诗歌协会、文艺评论等协会撤并为曲靖市作家协会,麒麟文学社等社团逐步停止活动。二是作者群体因工作调离或是兴趣转向而大幅缩小。三是物价上涨较快而文艺创作专项经费增加较少(经费保障由全省最好的地州逐步到了后面),各种培训、采风、交流、扶持等措施保障不足。四是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人们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作者创作热度降低、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转向其他方面,文学创作受到影响。
  在市文联及作协的不懈努力下,这一时期,曲靖文学有几个特点:
  (一)继续举办各种文学活动。1997年、1998年连续与红河、玉溪举办小说擂台赛。1999年9月,由宣传部牵头,市旅游局、文联联合编辑出版《珠江源之旅》旅游散文集完成,由省民族出版社出版。新中国成立50周年,由文联组织六位作者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因经费原因,仅吕克昌《城市没有季节》入选省向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作品,并出版。在滇北电业局的支持下,举办第六届职工笔会,邀请有关专家讲课。2000年3月24日,市作协与沾益县旅游局、水电局联合在珠江源举办首届“珠江源文学笔会”,我市30多名作家参加了笔会;我市作家参加省作协组织的作家代表团对缅甸、菲律宾、罗马尼亚进行了友好访问;罗马尼亚作家代表团一行3人,访问曲靖,并进行座谈;2001年8月13日至17日,在会泽县举办“全市骨干作者创作笔会”,《滇池》杂志副主编张庆国应邀交流指导,30多人参加笔会。2002年,与水电局联合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水利杯”征文大赛,收到省内作品210篇(首),评选58篇(首)在《珠江源》征文专栏发表,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2003年3月,与沾益县联会举办滇黔桂珠江源笔会,共有40多人参加笔会。2004年3月,著名诗人舒婷、王小妮,著名诗歌评论家陈仲义、徐敬亚、沈奇,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等一行13人,到曲靖采风并与我市作者40多人进行交流座谈。又到会泽采风,与会泽20多名作者进行了座谈。6月28日至30日,由市文联与作协在滇东温泉度假村举办曲靖市长篇小说研讨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主编顾建平、天津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朵渔等应邀出席。2006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滇东南八州市文学创作联谊会”在曲靖召开。3月31日至4月3日,沾益县在珠江源举办为期4天的文学、美术笔会。2007年3月,全国著名作家写珠江源采风活动在曲靖举行,8月3日—8月6日,第六届全国文学院长联席会在沾益召开,中国作协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到会祝贺,鲁迅文学院常务副主席白描及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作协、文学院负责人等40人出席会议。2008年6月25日至26日,与云南包装厂联合召开“曲靖市文学创作笔会”,全市30余名骨干作者参加了会议。上半年完成《新视点丛书》一套及报告文学集《云岭先峰在曲靖--报告文学集》等共10部。2009年5月,在市委、政府的关心下,对2004年--2007年间的政府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评奖并举行了颁奖大会。2010年,针对全市洪灾严重的情况,组织部分作家深入宣威得禄乡、陆良芳华等乡镇进行调研、捐款,并创作了大量的纪实文学和诗歌、散文。分别召开了长篇电视连续剧《护国情殇》、赵鸿翔长篇小说《红土红土》、郝正志长篇小说《充军云南》、徐国洲长篇小说《人欲年代》作品研讨会。组织政府文学艺术作品第二届进行评奖、颁奖。2011年,与省文联、省作协在沾益联合举办了全省文联理事和曲靖文学作品创作研讨会。
  (二)大量优秀作品汇编出版。1999 年出版的散文集《珠江源之旅》,收入了曲靖本土多人的旅游散文,集中介绍了当地的名胜古迹等,突出宣传曲靖丰富的旅游资源。2000年,青年诗人施云诗集《九十九朵玫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孙道雄长篇小说《金蛇狂舞》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段平小说集《远去的歌谣》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彝族作家毕然长篇小说《今夜火把到我家》和影视、戏剧作品集《火把节之恋》分别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杨艳琼散文集《另一种方式》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发行。杨卓成长篇小说《生命有约》,2001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杨卓成散文集《岁月心影》,2001年9月由三峡出版社出版;蒋吉成散文集《彩云南现—千古爨文化探秘》,2001年8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蒋吉成、木易全景式抒写云南环保的长篇纪实文学《美丽忧思》,2001年1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青年诗人陈建云散文诗集《吻痕》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2 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云南作家文库第一辑”,收录曲靖作家何晓坤、吕克昌、唐似亮、周云等人的作品。2003年1月,《云南作家文库》第一辑发行,收录了曲靖作家创作的《世纪滇东》等五部作品:蒋吉成《我不哭泣》、段平《急公好义》、窦红宇《一路花瓣》、唐似亮《乡村》、孙道雄《金蛇狂舞》五部长篇小说。张雪诗集《因为有梦》由当代作家出版社出版、徐国洲长篇小说《玉兰镇》由作家出版发行、黄华短篇小说集《失去的儿子》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4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云南作家文库》第二辑首发式,收录了由市文联、旅游局合编的旅游散文集《多情珠江源》、许泰权散文集《随风而起》、蒋吉成散文集《乡音无调》、段平长篇小说《国防军》、杨艳琼中短篇小说集《冬天的舞蹈》。2006年,《曲靖作家文库》第一辑出版发行,共10本,辑入杨卓成长篇小说《山河无语》、周云小说集《远山明月》、李学标小说集《爱你才离开你》、管仕斌小说集《浮出人海》、赵正云小说集《柳叶谷的女人》、敖惠琼散文集《守望生命》、朱兆麒诗集《流云》、杨艳琼诗集《生命谎言》、尹广洲戏剧集《山乡情》。2012年,唐似亮报告文学《劳务局长陈家顺》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蒋吉成长篇小说《红石》6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段平报告文学《烟草王国的红色经典》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市文联组织出版《珠江源文学》,并举行了发行仪式。
  (三)不断有作者斩获各种奖项。唐似亮、周云、杨卓成、张永刚、蒋吉成、段平、杨艳琼、敖惠琼、何晓坤、杨志刚、倪涛、赵鸿翔、郝正治、官玉华、尹坚、管仕斌、韩卫贤等人在寂寞中坚持创作。段平陆续在《解放军文艺》《民族文学》《昆仑》《解放军报》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窦红宇的长篇小说《一路花瓣》《你带我回家》《斑铜》先后在《十月》《大家》发表。管仕斌小说《浮出人海》,在《当代》中篇小说专号刊发,何贵同的中篇小说《月亮湾》《补天》被《小说选刊》选载。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第二届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史光柱诗集《眼睛》获一等奖,吴然儿童集《风雨花集》获三等奖(后又多次获得各种奖项)。1995年,杨志刚创作的《吟唱》和毕然创作的《暴风雨中诞生的丰碑》获《诗刊》举办的“金鹰杯”全国朗颂诗大奖赛佳作奖。1998年,在市委宣传部的关心下,兑现了1996年—1997年度文学艺术创作奖,共评出一等奖7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29名。1999年曲靖籍作家蔡金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00年获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12月,省第三届文学艺术基金创作奖评奖中,吕克昌长篇小说《城市没有季节》、蒋吉成小说集《秋日无语》获三等奖。2002年11月,颁发曲靖市2000年、2001年优秀文学创作奖,分文学图书奖:杨艳琼散文《散落在大漠的记忆》获2003年《边疆文学》奖,小说集《冬天的舞蹈》获第五届云南文学创作基金奖三等奖。2004年1月11日,省文联在昆明举行第四届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颁奖仪式,我市八位文艺家获奖,其中唐似亮《柔情多依河—风物传说一组》获民间文学一等奖,杨卓成散文集《岁月心影》、刘必华戏曲《乌蒙女酋》、张永刚文艺理论《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基本向度及其理论启示》获三等奖。同年,段平短篇小说《风花雪夜的故事》获“滇池文学奖”;周云短篇小说《甜蜜的梨》获2006年中国作家第二届“金秋之旅”征文二等奖。何汝龙报告文学《民心村官》获得“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奖二等奖。2007年,周云诗歌《太阳鼓》获由《诗刊》社、《绿风》诗刊社主办的“西部的太阳—中国诗人西部之旅”征文三等奖;段平中篇小说《茶话》获“边疆文学奖”;余先锋诗歌《安魂曲》在2008年新浪网举办的“祝福中国”诗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2年,唐似亮创作的反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道健行》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蒋吉成长篇纪实文学《曲靖美》获省2012年文艺精品奖,杨志刚诗歌获2012年第三届滇东文学奖。段平获“边防文学奖”“滇池文学奖”“边疆文学奖”“滇东文学奖”。
  在文学研究方面,曲靖文艺界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尤其是文艺评论协会合并到作协后,评论人才大量减少。张永刚在进行诗歌等文学创作的同时,并致力于文学研究,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出版了文学评论集《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滇东文学:历史与个案》《群峰上的文学——曲靖作家作品论》(张永刚主编);高兴文于2007年主编出版了《宣威历代文学艺术作品系列丛书》(古代文学作品卷、当代小说卷、当代散文诗歌戏剧卷);2010年又出版了个人著作《曲靖历代诗文选注》,广泛收集了曲靖从汉代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文章、诗歌,总结了曲靖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概况,为今人全面了解、欣赏、研究古典文学提供了方便。郭建华出版了《诗与在》、张建刚出版《艺海泛舟》、官玉华出版了《守卫“底线”》、蒋文佳出版了《乡土情感与人生况味》。同时,宣威籍作家缪开和先生在文学赏析评论方面创作成果颇丰,先后出版了著有《繁荣2004——云南文艺甲申年纪实》、诗词选注评《诗化的民族精神》、文艺家传记《云岭芳华》等书。
  五、乘势崛起,焕发生机(2012年至今)
  通过“曲靖市文学艺术创作奖”的几次评选奖励和曲靖市委宣传部文学艺术基金的支持,尤其从2014年起,经各方努力,曲靖恢复并坚持一年至少举办一次文学笔会,曲靖作者士气得以提振,曲靖文学重新焕发了生机,一大批作者得以涌现,出现了可许的发展势头。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790多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作品70多件。
  (一)笔会的恢复和定期举办
  2014年,为打破文学创作低迷现状,曲靖市作协与云南省作协合作,在麒麟区举办“云南省中青年文学创作培训班”,邀请北京等地的著名作家、评论家为学员授课。培训立竿见影,很快取得了成果,全市有8人的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15年、2016年,在市委宣传部大力支持和市文联的努力下,又连续在师宗、宣威举办了两次文学创作笔会。为助推曲靖文学事业的发展,《边疆文学》编辑部、市文联于2017年12月组织了《边疆文学·曲靖专号》改稿会,推出一批作品,“专号”选发了24名作者的小说、散文、诗歌,发表在2018年《边疆文学》第3期,出刊后,立刻引起各地州市作家的高度关注,极大地鼓励了曲靖作家的创作热情。2018年12月21日至25日,市文联与省作协联合在温泉举办曲靖市骨干作者文学创作培训会(笔会),邀请到《收获》《十月》《诗刊》《当代》《星星诗刊》《边疆文学》等文学刊物专家及省作协领导、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为参训学员授课,来自全市的文学创作骨干50余人参加了培训。2019年10月,在官房酒店,承办了省作协2018年度文学年会,《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山花》副主编为全体学员授课,曲靖40多作家参加了培训。2020年,在锦怡花园酒店,举办了散文创作培训班,邀请《散文选刊》《边疆文学》主编为大家授课。这些笔会、研讨会,对助推曲靖文学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21年度文学创作(小说)培训班和省民间文艺协会创作培训在曲靖举办。
  (二)积极打造“曲靖作家群”
  曲靖作者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作品数量增长快,并有许多优秀作品。尤其是一大批70后、80后、90后作家迅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共有何晓坤、杨斌、何贵同、宁红瑛、叶浅韵、查云昆、白付平、窦红宇、余先锋、方雁离、杨荟、段平、尹坚、施云、李彦坤、赵鸿翔、丘炎山、茹鑫福、石艳萍、唐秀玉等41人次的作品或作品集获得省级及以上奖。2015年以来,有叶浅韵、何晓坤、李星海等作家加入中国作协,39名作家加入省作协。
  曲靖文学呈现出的可喜的发展势头,引起了省文联、省作协的高度重视,并将推介、打造“曲靖作家群”列入2018年省作协的重要工作之一,提出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打造曲靖作家群,再铸曲靖文学辉煌。2018年9月,市文联组织到昭通进行考察学习,撰写上报《关于对昭通文学发展的考察报告》,得到省委常委、市委李文荣书记、原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赵正富等领导的批示;同时起草了《打造和推介“曲靖作家群”五年实施计划(2018--2022)》。11月2日,市文联在锦怡花园酒店,举办了有40多人参加的“曲靖文学工作座谈会”。2018年年底,推介、打造“曲靖作家群”的正式形成并实施。
  一是积极围绕主旋律搞创作。积极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自觉承担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光荣职责,把对先进文化的创造、建设和传播作为自己的使命,将文学活动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向美。全市文学界围绕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中国建立70周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等重大主题,创作了一大批高扬主旋律、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曲靖市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市直各文艺家协会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曲靖市作家协会章程》。通过成立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微型)小说、儿童文学、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及影视、网络文学等八个文学创作专门委员会,加强对文学创作的指导、引导;何贵同、段平、窦红宇、杨荟、叶浅韵先后到鲁院学习,组织100余名会员参加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级会员培训班、云南省作家协会省级会员培训班、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培训班、云南省首届女作家“边地女性写作”研讨暨培训会、《边疆文学》“普洱笔会”、云南省文艺轻骑兵基层行系列活动、武汉诗歌节等培训和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参训人员的创作水平,激发了创作热情。出台会员管理办理,把好会员发展“入口关”,积极组织会员申报工作。
  三是召开文学研讨会。除了坚持一年至少一次文学创作培训外,积极组织文学研讨活动,恢复成立了文学艺术评论协会。于2019年10月,在官房酒店,承办了省作协散文研讨会,曲靖40多人参加了会议。2020年,在锦怡花园酒店,举办了《曲靖文学精品集》首发式和研讨会、《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研讨会。
  四是成立珠源文学社。于2020年8月成立了“珠源文学社”,作为市作协下属团体会员单位,弥补了当前曲靖无文学社的空白,进一步夯实了打造“曲靖作家群”的基础。
  五是举办各类文学沙龙活动。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各种文学活动。举行了“溢彩流韵”新年诗会和“诗海拾贝·与诗同行”诗歌朗诵会、宣传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主题创作诗歌朗诵会及线上作品交流活动等;开展曲靖作家讲座及作家进课堂活动。
  (三)打造“曲靖作家群”效应明显
  1、队伍得到壮大。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举措,广大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的思想和艺术素养进一步提升,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一大批70后、80后、90后作家迅速成长,作家队伍空前团结,作家与作家、作家与社会、作家与读者之间正在形成和谐友善、理性对话、活跃交流的良好局面。近几年来,先后有50余人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叶浅韵、何晓坤、窦红宇、李永超、杨荟、尹坚等人加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创作有了大的突破,涌现出王斌、李花、邓瑞、殷琦等一批网络作家,在全国性网站平台上不断有精品作品出现,成功签约、上架销售,影响不断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4月,全市共有曲靖及曲靖籍中国作协会员40多名(本土作家18名),省作协会员123名,市级会员240名,打造“曲靖作家群”取得了明显成效。
  2、奖项获得突破。到2017年,文学创作出现了可喜的复苏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短短三年,曲靖作家先后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中国作家》《诗刊》《十月》《山花》《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中华词赋》《星星》《安徽文学》《飞天》《朔方》《散文选刊》《山东文学》《微型小说月报》《中华文学》《边疆文学》《小小说选刊》《滇池》《小小说大世界》等刊物发表了大量作品(含选载)。另有作家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近十部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曲靖作家担纲编剧的四部电影在央视六频道播出,改变了长期以来曲靖市文学创作的低迷状态,为曲靖市文学艺术发展繁荣注入了新活力。段平、何晓坤、冯国耀、宁红瑛、叶浅韵、查云昆、白付平、余先锋、尹坚、石艳萍、施云、朱金贤、刘俐杉、谭加林、王惠琼、王莉、唐秀玉、严琼丽等35人次的作品或作品集获得省级及以上奖。2018年10月17日在楚雄州双柏县召开的云南省作家协会年会上,表彰了10位作家,曲靖本土作家窦红宇、方雁离、何晓坤和曲靖会泽籍作家杨鸿雁荣获“云南省2017年度优秀作家”,受到表彰。叶浅韵、宁红瑛、查云昆、白付平获《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组办的“中国散文奖”一、二等奖、冯国耀获得《滇池》文学奖。2019年,叶浅韵获得《十月》文学奖,为曲靖作家首次也是云南第一个女作家获此奖项,同时被评为“云南省2018年度优秀作家”。2020年曲靖文学达到了新的高峰。段平荣《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是曲靖本土作家第一次荣获中国作协“四大文学奖”之一);何晓坤获“扬子江诗学奖”(全国仅3个人获奖);在《海外文摘》和《 散文选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散文年会”上,白付平的《马龙之恋》获“十佳散文奖”,韩卫贤  《无序的歌谣》获“十佳散文集”,刘冬梅、杨云霞、左左获二等奖;王莉的《进城记》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举办的“奋斗杯” 云南省群众文艺作品大赛一等奖。此外,还有施云、唐秀玉、石艳萍等20多人次获省级以上文学奖。
  3、女性作家崛起。近年来,曲靖女性作家规模不断壮大、创作成就凸显,涌现出了叶浅韵、尹坚、杨荟、崔玉松、方雁离、宁红瑛、丁冰坚(路人丁)、严琼丽、王莉、舒琼、杨华等一大批在省内外知名的女作家。叶浅韵、杨荟、尹坚等人加入中国作协。从2018年以来,叶浅韵荣获《十月》文学奖,王莉的《进城记》,获“奋斗杯” 云南省群众文艺作品大赛一等奖。此外,还有王冬梅等20多人次获省级以上文学作品奖。尤其是一起九零后女作家的崛起,引人瞩目,较突出的有焦典、叶昕印、严琼丽、李娜等人。“近年来曲靖女性作家的崛起,成为云南文坛上的亮丽的风景线(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勇语)”,7月29日至31日,省作协、《边疆文艺》编辑部特地在曲靖金麟湾温泉酒店举办了“云南省曲靖市女性作家作品研讨会”,这也是云南第一次为一个地方的女作家举办作品研讨会。  
  4、出版成效喜人。2014年以来,文学作品出版方面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有小说(集):管仕斌《蛮王朝天》、窦红宇《斑铜》、韩卫贤《那年·那事·那人》、《马樱花》《唱歌的人》《家》、蒋吉成《秋风引》、张帆《月光白》等。散文集:唐似亮《云上的味道》、戴兴华《闲读闲笔》《边缘行走》、叶浅韵《陌上花开时》《必须有那样一个人存在》《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高兴文《宣威火腿文化丛谈》、韩卫贤《抚摸乡村》 《无序的歌谣》、崔玉松《跟着乳房去流浪-我的病中日记》、李超《春风不改旧时波》等。诗集:余先锋《安魂曲》、李世沛《述而偶作录》、张永刚《一地花》、严琼丽《废弃的水》等。戏剧:韩卫贤戏曲剧本集《良心》《霞客·源》等。长篇人物传记有段平《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家国天下》等。古体诗集:黄吉美著有《黄吉美诗选》、陈云飞《三续励志堂吟稿》等。文学研究方面,何道旺著《红楼梦》研究专著《红楼梦痕》、对联研究专著《两行的世界》、高兴文著有《曲靖历代诗文选注》、李世沛《唐继尧诗详注通解》、李超整理点校清戴淳《晚晴轩诗钞 》等书。文学作品集:市文联张永刚、朱莉娥组织汇编出版《珠源文学丛书》(包括李永超《在低处》、浦绍华《石头开花》、应凤美《也许那只是一抹清风》、杨云霞《一条路的旨意》、云南北鸿《富源笔记》、郝正治《江源长梦》、周云《麂鸣山林》、林茂《默默消失的远方》、张建刚《歌者涛声》),高兴文主编出版100多万字的《曲靖文学精品集》,精选了当代曲靖55位作家的405篇(首)作品,何汝龙主编出版了《话说宣威》和《那山那水那片天》、何晓坤主编出版了《诗地罗平》、叶浅韵主编出版了《空谷幽兰》、李世沛主编出版了《续翠屏诗社稿》、尹正祥主编出版了《会泽百家--会泽文学作品选》等书。
  (四)古体(传统)文学创作亦较可观。诗词曲赋,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在各个时代都有一定数量的作家,也有许多精品产生,读者群也较稳定,其独特的形式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如对联,是现代文学无法替代的。在当代的诗歌创作中,代表性的作家有:施莉侠、高永堂、朱发虞、张福崇、施政声、李蔚祥、李世沛、徐发苍、高树鹏、苏继泉、古蛉人、郑祖荣、苏华祥、孙道雄、刘德金、杨德辉、高兴文、黄吉美、石艳萍、李妍、唐秀玉等人。对联创作方面主要有:施政声、苏继泉、宁明功、陈云飞、孙道雄等人。词的创作:施莉侠、朱发虞、郭舜德、刘时全、陆炳刚、徐雪芹、杨亚娟等人。曲赋、古文类的创作则主要有:郝正治、孙道雄、范利君、高兴文等。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凝练而鲜明的语言,深刻阐明了文艺与国家的血肉联系。文学是人学,它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并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曲靖六次入选全国十大宜居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绚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美食民俗,都享誉国内外,而文学艺术,同样也应该成为曲靖最靓丽的一张文化名片。相信影响曲靖文学发展的最大障碍和制约因素,都会在发展中得到及时解决,再造曲靖文学辉煌可期可待。
  (作者系曲靖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兼曲靖市作家协会主席)